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冬季雨雪、冰冻天气增多,安全生产风险进一步增强,为深刻汲取近期安全生产事故教训,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现就做好我县建筑施工领域冬季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冬季安全生产思想意识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冬季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冬季安全生产思想意识。结合项目实际和冬季施工特点,加大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清单,落实整改人员、时间、措施、资金,及时有效完成整改,确保我县建筑施工领域冬季生产安全。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各项目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培训人员名单。组织开展冬季施工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专题培训交底会议。施工单位组织开展针对现场作业人员冬季施工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培训,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不可流于形式走过场。同时加强对劳务分包队伍的管理,做好农民工的取暖、饮食及工资支付等工作,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生活环境。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将“防高坠、防火、防坍塌、防滑、防中毒”等作为冬季建筑施工安全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及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施工用电、临时设施等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管控,确保生产安全。
(一)加强高处坠落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安徽省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安全管理措施》等有关规定,全面开展高处作业风险辨识和安全隐患自查自纠,紧盯临边、洞口、攀登、悬空和操作平台、交叉作业及安全网搭设等重点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完成整改。严格高处作业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高处作业前,监理、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应按类别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强化外包单位统一协调管理,配备防护用品,确保齐全有效。严格落实恶劣天气作业有关规定,在雨、霜、雾、雪等天气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滑、防冻、防雷等措施,及时清除作业面上的水、冰、雪、霜。遇6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极端天气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停止高处作业,坚决杜绝因抢工期、赶进度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针对冬季施工现场易发火灾的规律和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检查重点:是否存在在建工程内贮存易燃材料或兼做职工宿舍等违规行为,建筑施工现场消防设施、水源水压、器具安全性能,施工现场在建工程、易燃易爆物品仓库或料场、职工宿舍等重点防火部位消防器材的配置、管理与使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施工用电的管理,尤其是职工宿舍内电线拉接和用电电器使用情况及消防安全责任制、员工消防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制定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加强防中毒管理。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定点分类存放,设置明显标识,并指定专人负责。宿舍内严禁使用木柴、炭火取暖,教育职工正确使用取暖设施,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作业场所和室内通风良好,严防中毒事故发生。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制度,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辨识,摸清底数,建立健全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有限空间作业前进行审批,进行技术交底,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施工程序,安排人员看护,确保生产安全。
(四)加强施工用电管理。切实做好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的配电室、配电箱及开关箱进行全面排查,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更换。认真检查维修漏电保护开关,确保灵敏可靠,严禁乱拉乱设用电线路和用电器,防止触电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临时设施管理。施工现场加强活动板房、卸料平台、广告牌、工棚等临时设施管理,遇雨、霜、雾、雪等天气应及时清除上面的水、冰、雪、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时设施稳定、牢靠。
(六)加强危大工程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危大工程管理清单,并在施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履行危大工程管理法定职责,建立健全危大工程安全管控体系。严格履行危大工程方案编制、审查、审核、审批以及验收程序,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作业。加强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安全管理。基坑工程设置观测点,随时观测边坡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发生坍塌事故,基坑周边必须进行有效防护,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建筑起重机械重点做好设备的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各种安全装置、限位装置有效可靠。做好设备基础的检查监控,提高设备的防冻、防风及防坍塌的能力。建筑起重机械安拆企业必须具有相应资质,编制详细安拆方案,及时进行审批,派专人看护,严格执行验收和登记制度。
(七)加强值班值守。建立健全冬季施工安全生产值班值守制度,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抢险救灾人员、机械和物资,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确保遇到突发事故,能够高效、有序开展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02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