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镇贡溪村上湾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自评报告
一、 贡溪村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贡溪村是仁里镇五个重点村之一,距县城十二公里,全村行政区划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组,共有265户1023人,其中劳动力732人。多数从事种植业、农牧业生产。耕地面积925亩,山场总面积30000余亩,其中林地面积27000余亩,茶园面积2030余亩。
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贡溪村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组织,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扎扎实实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工作稳步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 仁里镇贡溪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自评情况
(一)科学规划编制村庄建设。创建过程中坚持以镇党委政府为主导,在镇美丽乡村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下,紧紧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文本形成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同时村两委紧紧依托村民理事会,充分调动村民的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实时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一年来的努力,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按质完成,规划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展村民饮用水安全工程,打深井1口,安装自来水管道2500米,完善自来水管网建设,完善给水、排水系统,合理管网布局,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二是建成村庄文化墙2处;三是完成村庄内弱电下地整治,完成村庄内路灯亮化建设,安装路灯15盏,并安排专人维护;四是完成村庄道路硬化1160米,新建排水沟渠780米;新建河道护坝两处,共计长250米;铺设村庄人行步道600米;砖砌花池55平方米,绿化面积1150平方米。目前,村庄路网通达,在方便了群众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的局面。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三清四改”工作,已拆除正屋、脚屋、栏厕等550平方米。二是河沟渠塘疏浚清淤520平方米,对村庄内池塘、河道进行了清淤、清杂,做到无积存垃圾、无白色污染、水面无明显漂浮物;三是组织群众对自家房前屋后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进行清理,整齐堆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清除露天粪池改建三格式厕所,完成农户改厕26户,完成率100%;四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合理配置垃圾桶等设施,做到保洁常态化,聘请多名保洁员负责村内主次干道的打扫和垃圾收集工作,做到日产日清,村庄内无暴露和积存垃圾。
(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文化健身活动广场1个,村标1座,污水集中处理1处,建设停车场100平方米;建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基本可满足群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
(五)加快产业发展引领。结合村企合作,推动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入股依然农产品有限公司50万元,年分红5%,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依然农产品有限公司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富硒农产品发展潜力,发展红茶、绿茶、木耳、薏仁等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设立农特产品收购门市,解决农户的茶叶、珍珠菜、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销路难问题。同时流转周边农户荒山荒茶园230亩,吸收贫困户用工200多个,日薪水不低于100元。二是入股安徽一帆竹业有限公司5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安徽一帆竹业有限公司租赁了贡溪村土地5.6亩,年生产3500万竹勺,年销售收入可达3000万元。同时,带动35名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月收入约3500元。三是与月苗绿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合同,入股1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芦笋基地大棚150个,年产鲜芦笋75吨,平均单价8元/公斤,计年毛收入6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30人就业,月收入约2600元。四是建设2个60千瓦集体光伏电站,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绘制文化墙270平方米。一是通过宣传栏、广播和文化墙等形式积极营造创建氛围。通过扎实开展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农民普法教育,倡导讲文明、树新风,弘扬正能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二是积极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活动,努力营造帮扶农村留守老、妇、幼群体的社会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村民会议,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并在公开栏、文化墙广泛宣传,提醒村民有所为,有所不为,规范了村民的言行。
仁里镇人民政府
2021年5月25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