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石台县教育体育局 > 义务教育领域 > 重要政策执行情况 > 学校美育评价
索引号: 11341822003289364C/202203-00071 组配分类: 学校美育评价
发布机构: 石台县教育体育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2021年石台县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03-10
废止日期:
2021年石台县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10 16:13 来源:石台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石台2021年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1年,石台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皖教体[2015]1号)精神,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县内各学校艺术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学校艺术课程体系和资源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各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各校各科课程能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总结。学校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特色艺术课程(陶艺制作、目连戏戏曲民歌文化、经典诵读等),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局在春季、秋季开学初对各校艺术课程开课情况开展了督导检查,教研室也在年度教学视导进行专项督查,有力保障了学校艺术教学常规工作。全县各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开齐开足率均达100%。县实验小学于2021年11月荣获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二、实践活动开展

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依托各方力量建设专业老师、校外辅导员、学生戏曲爱好者三支队伍,培育戏曲特色学校,搭建戏曲展演平台。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展演活动。2021年共举办10场戏曲进校园展演,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将京剧、黄梅戏等重点剧目和目连戏等地方剧种传播传承,确保每个学校演出一场或者每个学生观看一场演出,提升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石台县青少年科普馆”为满足我县青少年对科技知识体验的需求,陆续投入资金100多万余元购置设备。科普馆整合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类馆室,目前有智能机器人、模拟飞行、创意搭建、无人机创客等共七个活动室,已初具规模。2021年已组织石台县青少年参加科技体验活动、培训活动共50场次、4500人次。2020-2021学年,组织了石台县首届科技创新大赛,并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展。全县各中小学校踊跃参加,上报了数百件优秀作品。评选评出科技创新成果作品5项;科技实践活动项目二等奖1项;少年儿童科幻画优秀作品18幅。并在市大赛获得较好成绩。五人获市级奖,一人获省级奖。2021年石台县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在进行中。2021年10月组织了安徽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科普活动。依托石台县牯牛降科普宣教馆丰富的野生动物标本资源开展。少奇红军小学30位热爱野生动物的小朋友参加活动。

三、全员展演机制建立

(一)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着力提升艺术活动参与面。各校大力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增加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

(二)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参与艺术展演等实践活动满足其艺术表现欲,获得审美成就感,提升美育获得感。

(三)课外艺术活动与艺术展演活动对接。班级、年级、校级、社团等开展的常态化合唱、合奏、集体舞等群体性艺术活动加强展示交流。

(四)搭建展示平台。让更多学生获得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通过展演提升美育育人功效。

四、教学改革

(一)大力推进美术、音乐学科高效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有效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艺术老师上好艺术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依靠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校外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做到活动经常化、多样化,面向每一位学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县各校先后开设合唱、舞蹈、素描、国画等项目课程,要求每位艺术教师辅导好一个社团,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如:以校园艺术节、学校艺术展演活动、开展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迎新年贺校庆”书画作品展、器乐专场比赛、曲艺专场比赛、舞蹈专场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大合唱比赛以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五、评价改革

(一)扎实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工作落实各类评价,规范艺术教师教学行为。构建教师业绩综合评价体系,打破校级限制,统一制定考核标准,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在评优奖励、晋级提拔、绩效评价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各校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将艺术教育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定,通过参考学生的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相关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等办法,对学生进行全员、全面、全程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三)完善教育督导工作体系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县局对全县学校艺术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指导,规范教学秩序,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六、教师配备

(一)任职资格。中小学艺术教师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学习或培训,达到《教师法》中规定的任职规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每学年接受相应专业继续教育培训。

(二)学历要求新任小学和初中艺术教师须大专及以上学历,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须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小学现任艺术教师的学历亦要努力达到以上要求,目前尚达不到的,应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力争达标。

(三)配备要求根据艺术课程标准,各校结合学校开展课外艺术活动需要,采取专兼结合方式,配备艺术教师,确保音乐、美术课程开足课时。

小学每6-8个班配备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初中每10-14个班配备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高中每12-16个班配备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

七、场地器材建设配备

全县各学校都建有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农村学校、规模较小的学校,美育设施配备基本、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条件较好的学校(石台二中、池州生态经济学校)建有适合开展大型艺术演出活动的多功能、综合性礼堂。

依托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发建设以美育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艺术功能室,如硬笔、腰鼓、队鼓、舞蹈、茶艺、毛笔书法、非遗民歌戏曲、国学·经典诵读、国画、模拟飞行、创新创客、智能机器人、陶艺制作13个活动室及相关器材,每年培训全县学生3900余人次,确保活动中心美育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八、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一)硬件设施

各校根据校园实际建设,合理布局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各校硬件设施基本建成,均装配多媒体、微机和远程教育室,添置了其它教育办公设施。修建围墙、大门,建立起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完成三室建设;修建园林花坛,配齐相关图书设备,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

(二)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1.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各校能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校园充满绿色的生机,建立花园式学校;各学校完善文化设施, 教室、走廊张挂名人画像、展板、画板上墙;开辟艺术长廊、阅报栏、图书室、阅览室、展示台、荣誉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完善校刊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各班利用班团会,组织开展小型文化娱乐活动。完善音乐、舞蹈、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成立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坚持常年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九、重点项目推进

(一)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2021年安排戏曲进校园,市级安排2场,县级安排8场活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七里中心学校(少奇红军小学),建有书法、音乐、美术、舞蹈、少先队活动室。

十、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一)组织领导

建立了以工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工委成员为副组长,局各股室负责人和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统管、分管领导主管、体卫艺股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校长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并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确保了艺术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经费保障

1.校园文化艺术专项经费并列入学校预算。每学年,学校安排一定数量的校园文化艺术经费主要用于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规定专款专用。
    2.积极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争取专项经费。
    3.学校积极与相关单位及各乡镇开展文化共建,争取适当的经费和物质支持。

4.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一、自评制度

各校成立艺术教育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能具体分析艺术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将学校发展目标与评估指标相结合;建立健全与评估工作相关的制度;定期进行自评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加强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做到全面工作年终自评并将自评材料上报、归档。

十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县专职音乐教师、美术教师数量虽然较上一年有所增长,但与实际需求仍还有一定差距,且农村偏远学校艺术课程兼职现象还较为突出,需进一步配齐艺术教师。

(二)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

我县各学校按照要求均配备了艺术专用教室,但部分学校艺术类设备还比较陈旧,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全面、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部分学校对艺术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艺术素质测评不完善,造成我县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数量偏少,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艺术教育成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