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仁里镇人民政府 > 财政资金 > 年度财政预决算
索引号: 11341822760844986C/202302-00016 组配分类: 年度财政预决算
发布机构: 仁里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名称: 仁里镇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2-06
废止日期:
仁里镇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6 19:45 来源:仁里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仁里发展任务繁重、压力艰巨的一年,也是全镇人民同心同德、同声同气、同力同向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亿元乡镇发展,咬定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奋勇争先,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大力发展镇城经济,财政收入实现了逐年增长,税收结构合理规范,一年一个台阶,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财政的各项目标任务。

2022年度完成财政收入8875万元(含中央留抵退税等政策因素)。

2022年财政支出2969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6万元;卫生健康、计生支出6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2万元,农林水支出1546万元(其中村、社区支出45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2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4万元,政府基金支出234万元。

扶贫专项资金支出320万元。

三个敬老院共支出149万元,涉农补贴支出1573万元,村、社区支出1870万元(含项目资金),一事一议支出365万元。

2022年预算执行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千方百计优支出保重点,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首要工作任务

今年由于体制变动,我镇可用财力大幅减少,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组织财政收入,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源摸排,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制定财政收入序时入库计划,及时掌握入库动态,同时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和纳税服务工作,主动为落户企业做好财税方面的服务,为税收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加强支出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力,认真贯彻两个确保,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使财力更多地向乡村振兴建设和现代农业倾斜,积极完善村财镇管,镇财县管的管理体制,对扶贫专项资金严格按程序操作,所有资金专户存储,封闭运行,严把审批、拨付、监督关,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2. 坚持不懈惠三农,统筹协调促发展

积极做好惠农资金的发放和实施财政扶贫,建立扶贫项目库,安排扶贫专项资金32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0个。重点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认真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积极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65万元用于村级社会公益事业设施建设。按时序进度拨付扶贫资金。全年共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1573万元。其中五保户补贴资金179万元,抚恤资金8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12万元,农村残疾人生活救助金27万元,森林生态补助资金126万元,计生奖励78万元,村、组干部补贴229万元,退耕还林补助83万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40万元,其它补贴218万元。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共收缴合作医疗资金434万元,参保人员15600人。

3. 坚定不移抓改革,强监管,财政管理科学规范

加强财税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掌握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保证各项收入及时入库,完善税收征缴机制,细化预算项目的编制,完善预算信息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开展扶贫、民生、社保、基建专项资金检查。

4. 坚持依法理财,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坚持依法理财,严格遵守宪法、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接受监督检查,自觉接受人大、纪委监察、审计、社会公众各方面的监督。

各位代表,2022年全镇财政运行状况是良好的,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财政工作与镇党委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项目对经济发展支撑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一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税源增长点不足;二是各种社会矛盾相继凸现,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收入难度及征收成本不断加大,而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三是财政收入职能不断转变,预算执行存在一定差距,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积极稳妥应对,知行合一,知难而进,奋力开拓仁里发展新局面。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不含上缴中央部分),同比增长8%。

财政支出1769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8万元,(其中人大经费5万元,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经费3万元,综治5万元,安全生产2万元,血防10万元,招商引资经费10万元,旅游7万元,武装2万元,工会费28万元);公共安全5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09万元,农林水280万元(含村级经费支出188万元),节能环保31万元,住房保障77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141万元。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续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在学以致用中增长才干,在融会贯通中创新发展,稳中求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定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体,紧紧围绕新阶段“山水秀丽生态美,乡村清新环境美,经济发展特色美,人民幸福生活美”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目标。按照党委政府统一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为突破口,依法强化收入预算管理,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民生领域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2023年财政预算,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依法组织收入,着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进一步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强化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应收尽收。及时分解落实各项财政收入任务,在做好税收征管的同时,加大对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税收入的征管,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硬化收入征管措施,努力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充分调动各征管部门的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2023年度财政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2. 积极利用各项财政政策,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倾情倾力抓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唯有发展不可懈怠,全面蓄力自力更生,争先进位意识,把握大局,加快转化发展动能,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学习和领会二十大精神,把握政策性投资的着力点,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三农”、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放重点,结合我镇实际,精心编制和申报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项目建设是集聚要素的载体,驱动发展的引擎,改变面貌的基石,坚持把项目建设做为经济工作第一抓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专班化,清新闭环式推动“双招双引”。在抓好基础性建设项目申报的同时,加大发展性项目,尤其是有辐射性带动作用的项目申报力度,充分利用中心建制镇的有利条件,用好用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镇重点工程建设和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3. 吃透政策,认真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是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扎实有序地推进此项工作,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奖补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我们将认真做好2023年项目申报工作及后几年的项目储备工作,为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后续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4. 全面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对标共同富裕,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全面启动和实施民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强化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工程,切实做好各项民生工程基础资料上报工作,确保各项信息资料准确、完整,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5. 突出民生保障,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工作导向,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对政策性规定的刚性支出和民生保障支出,根据年度预算计划,按照进度,合理调度资金,确保各项民生保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力做好被征地人员保障工作。借助G3W高铁建设及运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精致县城建设、生态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建议,构筑一流的镇村环境,打造生态美丽宜居空间。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6.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作风不可松劲,我们要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优化政务工作环境,以提高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为目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前位,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八个本领”,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打造一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着力推进形象工程,即“培养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氛围,创建一个好机制,树立一个好现象”,对外向社会着重推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