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代表:
您在县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情况
近年来,石台县教育体育局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均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 具体有以下做法。
一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德育、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人格。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古文经典,从中学做人的道理,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二是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加强节日和文化教育。以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和重阳节七大传统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围绕节日特点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民俗习惯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体验。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 “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
三是以学校乡村少年宫、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载体,广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着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开设非遗民歌戏曲、茶艺、陶艺、传统礼仪、书法、手工坊、国画、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课,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延时服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全县各中小学充分展现课后服务的特色亮点,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发展空间。各校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国画、地方戏曲、陶艺、诗词大会、传统民族舞蹈等活动。 一些幼儿园利用延时服务开展具有石台特色的茶文化、硒文化、旅游文化、农耕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幼儿了解石台县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增加热爱家乡的情感。
2021年11月,县实验小学因戏曲文化进校园成绩突出,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二、加强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建设情况
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县教体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专业艺体教师或民族民间艺人担任主力推手,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我县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担任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
因学校经费限制,也有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因师资短缺而不能进校园。下一步,县教体局将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专业教师走教或向社会聘请民间教师的方式逐步解决。
三、营造传播传统文化舆论环境情况
县教体局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大力宣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求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畅谈体会、感受和变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把活动优秀稿件报送县教体局或县融媒体中心进行集中统一宣传。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相结合,贯穿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二是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抓好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行为教育、文明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展演活动。
三是开展鲜活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系列教育活动,重点组织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好入团、入队、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四是深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倡导文明行为,通过“小手牵大手”引导争做文明优雅的石台人。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细化过程行为要求,突出日常规范养成,注重细节行为落实,引导中小学生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
感谢您对石台教育事业的关心!
石台县教育体育局
2023年3月2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石台县教育体育局 0566-602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