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石台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822MB1579069K/202306-00025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石台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 其他
名称: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116号的答复 文号: 石科经信〔2023〕36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6-26
废止日期: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116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6-26 15:36 来源:石台县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郝海明委员:

您好!您在县政协石台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生态工业,推动工业强县,促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政协第116号)的提案收悉,现将提案中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县生态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GDP占比小。2022年,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82219万元,增长8.3%;占全县GDP的24.03%,其中全县14户规上工业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9789万元,工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16%。分别低于全省、全市17.3、22.6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我县规上企业数量和规上企业营收、税收和增加值均排在全市末位。

(二)工业行业大类少。我县工业行业大类少,工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高,新兴产业几乎空白。2023年我县17户规上企业,只涉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5个大类,占涵盖工业行业41个大类中8分之1。

(三)企业少、规模小。规上企业数量少,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户数14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家),全部规上工业仅占全市的1.9%,邻近黄山市黟县规上工业企业27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家),是我县2倍多。

(三)企业抗风险性弱。我县规上工业主要是立足本地资源,以资源型企业为主,受市场影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密集程度低。在我县历史上,有部分已入规的服装纺织业、木竹加工业、医药制造业企业因抗风险性能力弱,企业经营困难,退规或倒闭。

面对国家和省市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石台工业发展现状,要实现财政解困,只有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而唯一的途径只有立足县情,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换资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动工业强县,把“总量做大、质量做优、效益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助力生态工业发展政策

202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我县县情、自然禀赋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工业,努力实现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相继制定出台了《推进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石台县2022年生态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方案》、《石台县“十四五”硒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石台县硒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石台县“五上”企业培育壮大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大力发展五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围绕钙基新材料、硒泉产业、仪器仪表制造、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来壮大我县生态工业经济规模。

三、发展生态工业路径

(一)大力发展硒泉产业。目前我县重点硒泉企业10家,年产能126万吨,其中已生产经营9家,正在建设的1家。主要措施有:一是围绕“石台硒泉”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加快“石台硒泉”地方标准制定工作,推进石台硒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逐步统一石台硒泉品牌,建立规划开发、水源使用、工艺装备、质量安全、包装标签标识、物流营销等方面一整套标准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县硒产业协会硒泉分会作用,坚持服务立会理念,提升协会行业自律、市场运作、专业工作、服务社会等能力,开展品牌创建、团体标准制定等工作,推进全县硒泉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全县硒泉产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有效平台。三是加大配套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与硒泉产业相关的中介技术服务、生产性服务、金融科技、设计包装、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四是支持企业营销。在县内,全力支持石台硒泉产品列入政府和企业采购目录,同等条件下,可优先采购。同时,要动员各大商场、酒店、宾馆、超市、百货店广泛铺货。在县外,要结合招商推介、旅游营销,大力宣传“石台硒泉”,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重点在生产营销、质量管控、财务管理等方面取得提升。力争到“十四五”末,硒泉重点企业达到15家左右,硒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亿元左右,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硒泉产业成为我县生态工业主导产业之一。

(二)赋能智慧钙基新材料产业。目前我县西部非金属矿以石灰石、白云石矿为主,优质石灰石氧化钙平均品位54%以上,资源量约合计183241万吨。其中小河镇境内89403万吨,丁香-仁里镇境内93838万吨。截止2022年底,生产矿山企业4家(竹丰矿业、创亿矿业、万方矿业、金旺矿业);深加工企业4家(金兴钙业、凯尔特公司、徽众钙业、万方新型材料)。2022年,非煤矿山及深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亿元,上交税收9696万元。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要素保障,确保企业产能释放。加强矿山企业产能管控,开工建设S358青阳至红石公路改建工程;推进G530石台至查桥公路改建工程;推进万方矿业产能由50万吨扩大到150万吨、金旺矿业产能由30万吨扩大到300万吨、竹丰矿业产能由60万吨扩大到260万吨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强化产业规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年产41万吨钙化物项目顺利投产创亿矿业园区第三条生产线正在建设;池州万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开工投产;三是继续推进产业配套。推进石台物流产业园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完成川气东送殷汇阀室石台支线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做好非金属矿铁路专线项目可研工作,现正完成线路优化调整设计。

到2025年,将钙基新材料培育打造成市场定位明确、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品牌突出的产业集群,钙基新材料企业达到1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实现税收达到1亿元以上。

(三)5G赋能仪器仪表制造业。一是按照县委常委会通过的支持鸿凌机电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方案抓好落实。二是成立了工作专班,合力推进支持鸿凌科技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完成资产产权变更及资产移交。四是企业股改已启动,股权架构已确定,总入股资金6000万元已到位。五是年产100万台5G赋能智能仪器仪表技改项目及设备安装完成,现已基本行调试完成拟于9月份开展竣工投产仪式,7月份正式进行试生产,2023年实现主营业年收入5000万元,到2025年,实现主营业年收入达到2.5亿元,税收贡献达到3000万元,实现北交所上市。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抓项目建设增后劲。抓招引企业投产达效。富硒灵芝、石斛、黄精全产业链项目,硒米三产融合示范园(区)项目,天方富硒茶产业融创园项目,一帆竹业二期项目以及存量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达效。二是抓平台建设引凤入巢。利用大渡口园区产业链及配套项目的集群优势,突出园区“龙头”项目及上下游配套产品项目开展专题招商,着力在提高园区“招链”“补链”“强链”和“扩链”上进一步发挥二县共建的作用,实现合作共赢。三是以乡镇为重点,加快推进仁里镇、七都镇、小河镇等乡镇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及小微企业产业园建设;加大对闲置土地、“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保障小微企业发展用地需求。同时,充分发挥丁香、横渡、矶滩等乡镇平台载体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企业入园,促进镇域生态工业经济发展。四是抓现有企业稳产增效。鼓励支持天方股份、日新茶叶、西黄山茶叶、徽农生态食品等企业发展,提升生态绿色有机富硒茶产业及生态食品加工业水平;支持成龙木业、俊森板材、宇诺公司等企业进一步拓宽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做大体量;支持牯牛降服饰、中奥制衣、牛霖服饰等服装加工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围绕精制茶制造业,农副食品、特色糕点加工业,服装鞋帽加工业,木材和木竹制品业等产业,开展提升行动,主要抓好生产设备技术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到2025年,传统产业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家。

四、实现生态工业强县措施

(一)抓共识,凝合力。一要落实责任,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工业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相关部门抓落实的分级负责推进机制。对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逐项细化、逐条靠实,建立倒逼倒查机制,加强跟踪问效,做到每项工作有人管,每个项目有人抓,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确保标准不降低、目标不落空。二要上下联动,不断创优发展环境。对事关全县工业发展的项目(如石台抽水蓄能电站、华能风电、石台物流产业园等),县发改委、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县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要强化动态监测及预警分析,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协调调度,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各企业也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联系,做到信息互通互联和情况真实准确,为自身稳健发展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依据。三要改进作风,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各部门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发展当“红娘”、架“桥梁”,特别是发改、科技经信、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保等有关部门要紧密协作,主动深入企业一线,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和监测力度,促进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纳入工业统计“菜单”,做到“应统尽统”。

(二)抓运行,稳增长。高度重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坚持开展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和不定期例会,准确把握宏观调控走势和市场变化趋势,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预警和监测,坚持月度、季度、半年和全年度形势分析,及时提出保障工业经济运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各企业也要全力支持县统计局等部门依法统计,建立健全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完善信息报送平台,主动搞好报表衔接,准确及时上报企业统计数据,杜绝漏报、迟报、瞒报现象。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进度,按月调度跟踪,确保项目进展顺利,提高工业运行质量。

(三)抓管理,增效益。一是要建立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对重点产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分门别类成立工作专班。强化各部门责任,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形成清单闭环管理,强力推进。二要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强化对各企业生产调度,组织好原材料供应,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进行。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抓好质量管理,打响“诚信型”“质量型”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市场开拓,制定营销战略,采用积极的营销方式,实现生产、销售的同步增长。要抓好企业日常运行,既要保证速度和效益,又要加强财务管理,加快资金周转,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抓招引,扩总量。一是加强双招双引攻坚行动。坚持扩总量、优结构、育品牌,狠抓工业招商,围绕硒泉、绿色有机食品加工、钙基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紧盯长三角地区招引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放管服”改革,建立金融常态化服务新兴产业机制、深化减税降费、“四送一服”政策,实行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培育上市企业“一企一专班”、困难企业“一对一”帮扶,以良好发展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绿色环保的招商理念,引进培育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兴绿色环保产业,限制“双高”,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抓创新,促提升。一要强化思路创新。要用创新的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服务,做到实干加巧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帮助企业家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出效益。二要强化技术创新。要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把人才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首要前提,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要强化品牌创新。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加大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在具备条件的企业中加大扶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通过自主创新塑造核心品牌。

以上答复,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欢迎您继续对我县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郭诚           联系电话:    17756650741





                             石台县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2023年6月15日


抄送:县政协办、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