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石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社会公益事业及重点民生领域 > 公共文化体育 > 保障政策
索引号: 11341822003289364C/202307-00022 组配分类: 保障政策
发布机构: 石台县教育体育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安徽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指南(试行)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7-18
废止日期:
安徽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指南(试行)
发布时间:2023-07-18 15:09 来源:安徽省体育局、自然资源厅、住建厅、省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安徽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指南(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体育强省建设方案》等要求,实施快乐健身行动,在参考国内有关协会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各地步道建设的实际场景,结合安徽省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健身步道的基本条件、标识系统、建设材料、检测方法及验收评定等作出了指导性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区内健身步道。

二、基本原则

(一)合规原则。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群众的健身需求,因地制宜,与现有自然条件和环境、风景地貌相协调。

(二)合理原则。优先考虑利用休闲公园、绿道、滨水地带、森林公园、居住区、城市空闲地、商业区等环境良好、适合开展运动休闲活动相对封闭的区域。

(三)便民原则。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与便捷性,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区域,宜与城市主干道保持适当距离,且应有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绿化带作为隔离带。

(四)安全原则。步道两侧应平坦,无凸起及尖锐物体,并与两侧连接道路有明显颜色差异。步道远离化工厂、垃圾处理场等有空气污染的区域。

三、通用要求

(一)宽度。单向行进步道宽度应不低于 1.2 m,双向行进步道宽度宜不低于 2 m,应划分道线。

(二)长度。 

环形单向行进步道长度应不低于 200 m,线形单向行进步道长度应不低于 1000 m。

(三)配套设施要求。 

1.便民设施。应在步道起、终点及沿线设置相应的废物箱及卫生间,服务半径宜不大于 500 m。应在步道沿线每 500 m 设置相应的休息椅凳,且距离步道边缘不应小于 1.5 m。应配置用于宣传健身知识等内容的宣传设施。

2.附属设施。宜在步道出入口方圆 200 m 内,配置停车场、步道服务中心、小广场、24 h 自动售货机。

3.应急设施。应具备夜间照明设施。应急设置有救护车紧急救护出入口。宜具备应急呼叫装置。无障碍设施应符合 GB 50763 要求。

(四)标识系统要求。

健身步道应在起终点、步道出入口、停车场、步道沿线、配套设施集中或人流量大的节点处等设置信息标识,应提供健身步道名称、位置、长度、不同线路、使用说明、服务设施、体育科普宣传、管理、活动等多种信息。

1.距离标识。在步道沿线应设置步道里程标识,标识间距不超过 500m。距离标识可以采取地面标识或标识牌形式设置标识。多线段的步道,不同起点的距离标识应能明显区分。

2.科学健身指导标识。应提供正确的锻炼方法与功效、运动恢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救护及运动量评估等健身指导信息。

3.指向标识。应设置健身步道行进方向的引导标识,指向标识可采取地面标识或标识牌的形式。指向标识应以箭头加文字或图形的方式标明方向和线路。指向标识与距离标识合并设置。

4.安全警示标识。应设置在起终点、特殊路段与危险地点及距离该点 20 m~50 m 处。应标明禁止和警示事项及距离。

(五)安全要求。 

1.相对独立。不宜与机动车混行,宜根据路面材料和使用情况,限制非机动车通行。

2.及时维护。应定期对健身步道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检查,若出现损坏等情况应及时维护。

3.设置无障碍区。应预留足够的无障碍区,邻近水面、陡坎等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步道面层材料要求

(一)材料类型。

健身步道面层材料宜采用合成材料、木质材料等。

(二)材料性能要求。

1.合成材料。面层材料建议选用混合型或全塑型聚氨酯塑胶,或者预制型橡胶卷材。施工条件比较方便、开阔、里程长、公园、河堤等地方,可以选用聚氨酯类材料;居住区、里程短、基础结构已经完善的地方,可以选用预制型橡胶卷材。

为了保障合成面层材料的使用寿命,其中拉伸强度宜不小于1.0MPa。现场摊铺型合成面层不应采用发泡工艺。

1)厚度及平整度。

面层厚度应不小于14 mm。平整度在2 m直尺下间隙应不大于3mm,不应有明显高差。起伏路面,直尺应该垂直于起伏方向贴合地面测量平整度。

2)物理机械性能

合成材料健身步道的冲击吸收、垂直变形、抗滑值、阻燃性能、拉伸强度及拉断伸长率要求及检测方法应符合 GB/T22517.6-2020中的要求。

(3)化学性能。合成材料健身步道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应符合 GB 36246-2018中表4的规定,无机填料含量应符合GB 36246-2018 中5.5.1的规定。

4)建设基础要求。

城市健身步道的基础宜选用沥青混凝土基础,强度应不小于 C25,基础层的密实度应不小于95%,平整度用1m 直尺测量配合游标塞尺间隙应不大于2mm;坡度应符合面层坡度的要求。

对特殊路基,应查明情况,分析危害,结合当地成功经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工程可靠性。可参照CJJ 37-2012 的要求设计基础。

5)施工监督。 

健身步道基础的验收按照市政道路施工规范进行,为避免出现类似毒跑道事件,确保现场使用的化工类材料符合环保、安全要求,对合成材料应在材料进场的同时进行见证抽样并检测相关关键指标。

抽检步骤:原材料(半成品抽检→平行制样检测→现场施工质量检测)

a、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在工程监理、业主、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单位)的见证下,现场针对新建的每条健身步道进行跟踪抽样工作,包括聚氨酯液体组份的抽样、监督施工平行制样、竣工验收检测现场选取抽样点位、对抽样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直至样品送到指定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样品检测。

b、待样品制作完成后,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注 1:样块检测相关费用由业主单位承担。)

c、样品抽样关键节点

1)施工前提供相关批次、型号产品的样品检测报告;并需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现场对原材料进行监督制样、送检。

2)施工过程中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指导,在每个施工现场的每一条道上制备若干个样品并送检。

3)施工完成后,按照工程量,现场随机抽取不同点位对厚度、平整度、冲击吸收、垂直变形和抗滑值等进行检测。

2.木质材料木塑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 GB/T 24508-2020 对室外用木塑地板的相关规定。防腐木材料的载药量应符合 GB/T 27651-2011 标准对C3.2 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五、景观要求

(一)人文特色。健身步道的景观设计宜充分体现地域文化、人文关怀、自然环境,形成方便和舒适的道路空间。

(二)绿色和谐。绿化和景观设计应符合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城市美化等要求,量力而行,并应与沿线城市风貌协调一致。

(三)道法自然。健身步道应避免大量挖填,应保护天然植被,宜将步道和自然风景融为整体。

(四)景观设施应以休闲和舒适为主,绿化配置应多样化,铺砌 宜选用当地材料。

六、连接要求

(一)自然顺畅。不同公共区域之间步道的连接线应自然顺畅,兼具健身步道连接和城市交通功能,应有效进行交通组织和功能衔接,采取适当的立体交通措施,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健身步道标识设施、安全隔离设施等。

(二)相对独立。连接线应符合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相关规定,不宜借道。确需借道的,宜借用非干线公路或城市次干路、支路等道路,不应直接借用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及快速路、主干路等道路,保证使用安全。

(三)长宽适中。连接线不宜过长,累计长度不超过所在健身步道总长度的 10%。连接线宽度不宜小于 1.0m,净空不低于2.5m,符合城市交通景观和通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