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途径,现已形成县、乡、村三级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全县78个行政村、6个社区建成农家书屋84个、覆盖率达100%。2019-2021年先后建成及改造5200余平米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县博物馆并投入使用。8个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大楼,配备图书,集电子阅览室、书刊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科技培训室和多功能厅等多种功能。农村文化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县农村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做法
1.整合资源,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布局建设。建立图书总分馆制,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更新村农家书屋图书、报刊和杂志,建立图书漂流站、流动图书点;在县文化馆的指导、各乡镇文化站的积极配合下,充分发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用,采用舞蹈、合唱、独唱等形式自编自导自演,举办“乡村春晚”、“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2019年琏溪村、兰关村、源头村荣获“安徽省优秀乡村春晚演出单位”称号。同时我县已组建了同乐班、龙灯队、舞蹈队、乡村老年乐器演奏等文艺队伍50余支,各类文艺人员500余人,培育文化辅导员302名。安徽省2020年文化进万家活动首场演出、安徽省2020乡村春晚池州分会场启动仪式在石台成功举办。
2.共建共享,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繁荣。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文化结对活动,结合石台县文化工作实际,2021年推荐县图书馆与仁里镇和平社区,县文化馆、博物馆联合与横渡镇兰关村2组结对,创建池州市第二批群众文化结对辅导示范基地。结对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晚会”、“迎七一,庆党建七一文艺汇演活动”两场大型文艺晚会,其中广场舞《中国范》、歌伴舞《春天的故事》、《小品会摘帽的礼物》都是此次文化结对辅导的优秀成果;为进一步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县图书馆定期将流动车开进社区,现场借阅图书,让更多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流动图书点以及县图书馆的职能,极力营造书香社区、全民阅读良好氛围。推广数字阅读,鼓励、引导进社区办事的居民了解数字阅读,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在线阅读,推动数字化、便捷式的阅读模式在社区的影响力,同时成立图书流动点,定期更新图书,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书籍,开展“四点半”课堂和普法、健康知识、减灾救灾等应急知识讲座。
3.创意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近年来,在县文旅局的组织下,各级紧密配合,先后举办了“花开四季·金色石台”中国池州赏花会暨石台油菜花海和乡韵全国摄影大展,“中国农民丰收节”池州库山农耕文化节、“秋浦河·李白诗歌节”、摄影名家聚焦金秋七井山等系列活动,以镜头记录和宣传大美石台农村新时代风貌。还结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党史学习教育、全民健身等,举办了“青天扫画屏”石台县廉洁文化建设征文、书画展活动,扶贫专题晚会、扫黑除恶·弘扬正气文艺巡演、“永远跟党走”主题宣教文艺演出、广场舞展演等系列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1.基础薄弱。我县文化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老旧,基层文化人才不足,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2.经费短缺。一是县级三馆的免费开放资金严重不足。县图书馆、文化馆每年20万元免费开放资金,堪堪维持基本运行;由于省博物馆处免费开放政策调整,自2023年起,中央、省级财政取消了非中央免费开放名录中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县级财政无配套资金,导致博物馆免费开放安保经费、临展、社教活动等无法正常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举步维艰。目前三馆的开放均按要求加入安徽文化云平台,省厅根据平台的数据进行绩效考核开放效果:开放时间的规定、活动开展的种类和次数、开放接待观众(读者)的人次等,日常安保、水电费、网络等运行开支较大,现有开放经费无力支撑。二是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开放资金5万元。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电脑等设施设备的更新、日常开放的运行经费实在难以维持。
3.文化人才缺乏。目前我县各乡镇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极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都是实行双重管理,承担任务重,难以专职从事文化工作,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文化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同时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稳定性不够,部分工作人员从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欠缺,虽每年组织业务培训,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受限。
四、意见建议
1.促进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升内在动力。加大政府投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文化内容,形成特色产业;加强文旅融合,开发文创产品;围绕首位产业,结合旅游文化,组织编排文艺精品,集中定点展演,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
2.加大对基层文化服务的持续支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来抓。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镇文化从业人员及文艺爱好者的培训和指导,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那些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队伍中;要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切实保障基层文化活动所需经费。要用好、盘活现有基层文化设施并发挥作用,努力为乡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