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七都镇人民政府 > 社会救助 >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 政策法规文件
索引号: 11341822003289532E/202404-00029 组配分类: 政策法规文件
发布机构: 七都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关于印发《石台县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4-18
废止日期:
关于印发《石台县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4-18 17:10 来源:石台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
       现将《石台县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石台县民政局   中共石台县委组织部

                                                                                                                                                    2024年4月15日

石台县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不断提升全县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搭建一张网络、强化一支队伍、探索一种模式、优化一项机制、开展一批项目的五个一“石时救”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民生底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引双融”路径,加强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完善救助制度、优化管理服务的有效路径和政策措施;推动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健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积极发展“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运用社会力量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具有石台特色的“石时救”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经验做法。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统筹融合,协同发力。坚持党建工作同社会救助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在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党建引领作用。落实基层党组织社会救助责任,找准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业务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党建资源与社会救助资源整合联动,进一步激发社会救助工作活力。
    (二)强化问题导向,整体推进。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部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问题所在。针对传统救助方式固化单一、经办服务能力薄弱等瓶颈问题,创新载体抓手,积极探索破解办法。坚持上下联动,着重由点带面推动工作,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推广,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实现点上有突破、面上有起色、整体有成果,不断提升救助效益。

(三)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以满足困难群众需求、
助力共同富裕为导向,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群共建为重点,结合基层实际,构建符合民情、满足民需的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模式,发掘优势、创新创效,真正做到资源融合、分类施策、精准高效、暖心惠民。
    三、目标任务
    以强化党建引领、统筹帮扶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统筹带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联动部门政策和社会资源,组织广大党员投身社会救助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推动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救助工作相互促进,实现弱有强扶、温情救助的目标。
    (一)搭建一张救助先锋网络,构建帮扶新格局
    以党建搭桥,汇聚各方力量,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救助聚合体,定期研究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拓宽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困难群众的服务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形成贯穿上下、覆盖全面的“石时救”先锋网络。县级层面,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牵头,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为主体,链接慈善、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定期协商、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互补,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有效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帮扶结对村(社区)为重点,帮助解决村(社区)内困难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乡镇层面,规范社会救助事项审核审批,组织开展好“七一”、“春节”等重要节点的困难群众慰问工作,依托区域化党建共建格局,统筹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供的困难群众帮扶服务,规划和配置资源,精准实施社会救助项目。村(社区)层面,村(社区)党组织全面落实社会救助责任,党组织书记对辖区内困难家庭每年入户不少于一次,吸纳热心党员、群众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动态式入户走访困难家庭,及时全面掌握社会救助民情,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

(二)强化一支救助先锋队伍,提升救助服务力

整合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力量,以村(社区)为单元,建立“1名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N名结对帮扶党员+N名专职网格员”组成的“石时救”先锋队伍,以联动服务方式,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确保政策不漏人、群众少跑腿。强化社会救助队伍经办能力,各乡镇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窗口,设置社会救助党员先锋岗;鼓励由党员干部担任社会救助协理员,负责协调处理社会救助工作事项,有效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能力水平。

(三)探索一种智慧救助模式,畅通帮扶快车道

依托数据联通便捷省力,县民政局发挥救助资源枢纽作用,依托池州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汇集部门救助数据和政策,实现救助事项“一网通办”。困难群众通过“池州民政”微信公众号、“皖救一点通”等渠道开展线上申请。推进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池州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以“可统计、可分析、可关联”的救助数据资源为基础,科学设置预警指标,形成困难群众动态监测数据网,专职网格员用好基层网格化管理中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功能,实现基层治理与智慧救助“同频共振”,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响应救助诉求。
    (四)优化一项精准对接机制,点亮群众微心愿
    建立双向清单,一份是党员服务困难群众的服务清单,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深入挖掘各条线资源,列出生活照料、帮办代办、便民服务、就业帮扶等服务清单;一份是困难群众需求清单,由困难群众自主申报,也可由“石时救”先锋队伍通过阳光惠民结对、动态入户走访、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调查研究等方式排摸,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录入池州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需求,链接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平台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积极在限定时间内落实兑现;线下以“爱心超市”为载体,搜集发布困难群众“微心愿”,对接党员、爱心人士和企业认领,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爱心超市志愿活动,“零距离”服务困难群众。各共建党组织每季度认领不少于1个困难群众“微心愿”,每名党员每年领办“微心愿”或开展慈善救助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
    (五)开展一批品牌服务项目,探索共富新路径
    实施社会救助关爱项目,统筹配置共建党组织服务项目资源,推动“物质+服务”“输血+造血”相结合,整合形成综合服务、志愿服务、个案服务等多维度社会救助关爱项目库。建立困难家庭精准画像,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根据不同致困原因分类制定帮扶措施,推进一批精神关爱、环境改善、能力支持、健康促进社会救助关爱项目,打造困难群众持续增收和防止返贫的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培育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加快形成社会救助服务多元供给格局,聚焦困难群众的心理需求、发展需求,发挥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的机制优势,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彰显社会救助温度。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求真务实开展调查研究,转化调研成果,积极对接困难群众需求,探索出台惠民的助困政策,实施精准的帮扶项目,动员发动广大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形成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长效机制。
    (二)落实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善款,立足公益帮扶,充分发挥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作用,聚焦低收入人口、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解决物质救助、帮扶服务等最迫切的民生诉求,圆梦困难群众“微心愿”。
    (三)广泛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多种途径宣传解读救助政策,及时总结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遴选一批“石时救”先锋团队和先锋个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