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生态环境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4-01-09 10:06
来源:池州市石台县生态环境分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生态环境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为契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重点、攻难点、展亮点,谱写石台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现将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以及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度,我县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8微克/立方米和22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97.3%,与去年同期相比,PM10平均浓度上升了2.7%,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4.3%,空气优良率上升了2.2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度,我县1个国控断面、5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秋浦河双丰断面有11个月水质达到Ⅰ类水。
二、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每月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政治理论知识集中测试,以上率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入脑入心,不断提高分局党员干部“政治三力”。二是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带头把好全局宣传教育阵地的导向,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三是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工作,采取中心组领学+党员干部自学的方式,全面抓好理论学习,聚焦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务求将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部署落实。四是锤炼锻造环保铁军。加强队伍管理,增强监测、执法人员业务素养,时刻彰显生态环保铁军形象。以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激发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知识竞赛中,石台分局荣获第一名,成功创建“四星级”支部。
(二)坚持以污染防治为抓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再提升”。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以“五控”为抓手,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在主城区建立污染源清单,采取减少产尘作业、管控VOCs排放、加密道路冲洗频次等措施,精准实施不利气象条件下主城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管控,减缓污染源累积效应。今年以来,共发布预警预报信息11次,开展建筑工地联合执法检查1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18个。有效传导秸秆禁烧工作压力,发放宣传材料6万份,发送禁烧信息45万条,继续保持省级以上卫星遥感“零火点”。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断面水质管控为重点,实施“三大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断面上游排口、闸坝、重点污染源巡查制度,全县68个重点入河排污口全部实现“可视化管理”,并完成入河口出水监督性监测。与黄山区、祁门县、黟县有关部门签订了跨界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填补了我县跨境流域联防联控机制空白,为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固废管理为核心,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及时化解联嘉矿业厂区废水、废渣堆放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风险。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监测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清废行动,累计排查固废点位1000余处,抽查医疗卫生机构105家,全县无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问题,全县土壤环境安全可控。
(三)坚持以标本兼治为导向,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见成效”。一是完善问题整改闭环机制。进一步完善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工作机制,立查立改,动态清零。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原则,主动将整改难度大、周期长的问题录入“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调度系统,目前共录入问题134个,已经整改完成131个。二是持续加大问题整改力度。保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高效调度,对整改期限将近的问题定期提醒警示,确保问题按期完成销号。2021年以来,市级以上交办我县的80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完成整改销号75个,2023年度13个问题的销号任务全部完成。对2017年以来已经完成整改的114个问题进行全面“回头看”,发现问题4个,已整改完成3个,剩下的1个序时推进整改。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坚决防止滑坡反弹。三是深入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问题68个,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实施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巡查,发现问题110个,均已完成整改。继续落实全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发现机制,共印发工作专报49期,累计排查问题524个,全部整改完成,有效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环境问题。
(四)坚持以示范建设为目标,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一是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按照“管生产管环保,管行业管环保”的原则,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执纪+执法”机制,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切实解决一批堵点难点,以及历史遗留问题。二是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立足石台县青山绿水富硒负氧的生态资源禀赋和前期生态创建基础,编制印发了《石台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推进EOD项目整合优化, 打造了一批以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特色产业为特色的典型案例,探索出一条基础扎实、路径清晰、成效突出、机制有效的“两山”实践创新之路,已于10月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持续优化助企服务。强化重点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推进“容缺办理”“一网通办”,保障重大项目高效落地。推行环境监管柔性执法,开展“环企直通车”、环保服务企业“十百千”结对服务,实施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动态管理,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的同时,体现监督温度,打造“务‘石’高效”的营商环境品牌。
(五)坚持以宣管协同为亮点,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一是不断创新环保宣传方式。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网政务公开平台作用,主动公开各类政务信息300余条,发布各类信息600条,编写推送新闻稿件181篇,开展宣讲活动8场,精心制作的环保歌曲《让中国更美丽》MV,被中国环境监察、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转发。二是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23年共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6家,查办环境违法案件17起,罚款金额48万元,推动3件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和鉴定评估。建立群众信访有奖举报制度,落实领导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妥善办理生态环境信访问题35件,办结率100%,信访件总体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9%。三是提升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能力建设。积极参加国家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和考核,我局参加的电导率和总磷项目考核获得“满意”结果。按季度完成了全年四个季度生态功能区考核数据填报,完成农村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信息审核,及时发布环境监测信息,全年共编制环境空气质量报告17份,地表水环境质量报告12份,均按时在县政府网站进行公布。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我局将继续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源头管控,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主动谋划、提前部署,力争明年取得“开门红”。
(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以“五控”为抓手,加强内生源管控,全力应对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压实秸秆禁烧工作责任,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和巡查密度,凝聚禁烧合力。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强化土壤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保持固废、危废监管高压态势,打好净土保卫战。
(二)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格按照整改“四项清单”要求,实施整改全过程跟踪调度,全力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序时推进突出生态问题整改销号。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继续落实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发现机制,立行立改,动态清零。
(三)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继续抓好环境信访事件办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问题,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围绕自然保护地、农村生活污水、固废危废等领域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强化联合执法,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四)不断拓宽生态价值转化双向通道。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紧抓“双碳”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着力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围绕优质资源、健康生态、绿色经济,全力做实做优做强“生态文章”,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