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置力量
指挥长:由书记、乡长担任,负责及时确定处置工作启动时间、范围、地点,明确指挥部组成人员和相关村、单位职责。
副指挥长:由副书记担任,协助指挥长做好相关工作。
成员单位:乡纪委、党政(建)办、关工委、团委、工会、妇联、综治信访办、卫健办、民政所、文化站、司法所、派出所、卫生院等。
指挥部下设6个组,由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
1.综合协调组。由分管综治同志为组长,派出所、司法所、治信访办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和综合协调工作,综合各方面情况及时分析研判,研究对策和建议并报告指挥长,统筹协调有关村和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医疗救护组。由分管卫生同志为组长,卫生院、卫健办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护和老弱病残人员的护理。
3.情报搜集组。由分管应急同志为组长,乡派出所、安监办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调查、获取相关情报信息。
4.舆情宣传组。由分管宣传同志为组长,党政办、文化站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舆论引导,发布相关信息。
5.后勤保障组。由分管后勤同志为组长,党政办、财政所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车辆、物资等设备、器材购置与储备,参与处置人员生活安排,负责现场财物损失情况的核查。
6.善后处置组。由分管民政同志为组长,妇联、工会、经发办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处理事故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家属的安抚等工作。
(二)处置内容
1.快速反应,及时通报
各分管领导或值班领导要在接报后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派出所、卫生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也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快速组织当地先期处置队伍,限时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排除险情等。
指定现场联络员,在了解突发事件情况后立即向指挥长报告相关突发事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过程、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及目前采取措施,同时做好事件发展的续报工作。因瞒报、漏报、迟报而导致处置工作被动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进行核实,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
2.整体联动,严明纪律
处置突发事件,各村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处置工作,同时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处置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令行禁止。
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全体乡干要处于紧急待命状态,不得无故外出,遇事要向主要领导请假,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参加应急处置的指令后,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不得借故延误,否则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强化会商,细化分工
现场情况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掌握现场情况人员会商研判形势,分析可能的风险点,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及应对策略。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每个班次由指挥长指定一名现场牵头人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必要时,分工要细化到每个工作人员,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现场有条不紊,情况可控。
4.多措并举,灵活应变
根据对现场态势的分析研判,随时调整处置措施。若出现情绪不稳定、撒泼闹事者以宣传教育、情感引导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在宣传、疏导、劝阻、处置的各个环节,既要态度坚决,又要注意工作方法,防止因工作失误和处置失当而授人以柄,激化矛盾。
(1)积极对话消除矛盾。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了解群众诉求,认真作出答复,以疏导群众思想、缓解情绪,防止激化。注意观察事件核心人物的一举一动,同他们对话交谈,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攻势,平息制止事件。
(2)开展法治教育。通过设置高音喇叭、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现场舆论控制。突出阐明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处事原则,严肃指出聚众闹事的违法依据、社会危害性和法律后果,劝导闹事群众离去,孤立少数,争取多数。同时,不间断对当事方一对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其通过合法合规途径反映诉求。
(3)疏散现场围观群众。通过工作人员或广播现场口头传达官方信息,避免谣言传播,减少恐慌,同时向群众提供清晰的疏散方向,引导围观群众离开现场。必要时,对周边交通进行临时管制,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4)强化对闹事主体的控制。在劝阻疏导不能奏效、事件的主体逐步向社会面上扩展和事态恶化的情况下,或出现不法分子挑起矛盾激化,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从快从严果断依法处置,以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维护地方党组织的形象,果断采取在事件主体可能经过的路线设置路障设卡拦截,对可能受到攻击的目标划定警戒区进行封闭,有效控制局势的发展蔓延,避免留下“后遗症”。
5.掌握舆情,分类处理
一是要多途径、多渠道、多平台、多方面控制好信息源,尤其要严防“二次信息源”。对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由工作组依法澄清事实真相,依纪依法处置。二是各相关人员做好信息保密工作,不得在非工作场合下讨论、传播或在自媒体发布未经审核的言论。三是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及时制止围观群众拍摄现场并传播以及不知情群众在线上线下发表不实言论。
6.沟通协调,监督指导
一是加强与事发景区或企业的沟通,明确其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保护现场、协助调查、提供必要的支持等。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获取景区或企业的相关情况,便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三是及时对景区或企业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他们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要求行事,避免擅做主张,破坏现场等行为,造成家属误解或加剧事件影响。
通过加强与事发景区或企业的沟通协调,可以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误解导致的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应急处置效率和效果。
(三)善后工作
1.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对突发事件参与者要实行跟踪教育,密切监控,掌握动态,确保一旦发生延续问题或次生灾害,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处置。同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上级党委政府。
2.根据现场调查掌握的证据,依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3.对因发生忽视安全、管理不善、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提请相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责令检查、赔偿损失、行政处分等处理。
4.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整个事件的起因、发展、处理、结果等过程进行再分析再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积极探索稳妥、快速、高效地做好突发事件处置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