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精神,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强基础教育工作,我县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作为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的奋斗目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着手来抓,实行层层包保,责任到人,确保制度目标落实到位。现将我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皖南山区,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78个行政村6个社区,常住人口近8万人,是一个典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
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啊应返校学生5635人,已返校学生5579人,办理转学25人,休学2人,请病假、事假11人,送教上门18人(其中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14人),无辍学学生。
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应返校学生5606人,已返校学生5442人,办理转学132 人,休学2人,请病假9人,因病死亡1人,送教上门20人(其中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14人),无辍学学生。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一是成立组织。为确保每个适龄少年儿童不失学、不辍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上学一个不能少的目标,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控辍保学”工作;二是印发文件和召开会议进行布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石教体教〔2021〕26号)文件、《转发市教体局〈层转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报告工作机制的通知〉的通知》(石教体教〔2024〕34号)、《关于做好2024-2025学年度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提醒函》(石教体〔2024〕12号),明确职责,主动协调,多渠道认真做好摸底排查和劝返工作;每次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都就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再部署再强调。
(二)明确分工,夯实责任
一是落实乡镇政府职责。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控辍保学工作,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辖区内各学校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各校控辍保学工作情况,积极研究制定辍学学生报告、动员返校等制度,准确掌握本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每年开展一次对本辖区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的摸排调查,对适龄儿童少年未按期入学的发放入学通知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安排专人深入村(社区),具体负责控辍保学工作;建立乡镇、村(社区)、村民组三级控辍联动防护网络,严防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从各渠道外出打工。
二是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职责。县教体局督促检查各学校“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完善学龄人口核查制度,建立学生学籍校长负责制,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常态化报告制度。同时,依托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控辍保学预警和追踪机制。学校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对未报到的学生登记造册并逐一核实原因,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加强家校联系,对控辍保学重点对象开展经常性家访,做好思想工作,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开学初期,各学校对上学期在我县就读,本学期应返校的学生进行了核实,了解变动学生去向。并依托乡镇政府,对施教区内适龄入学儿童进行了全面摸排。对于不在本辖区学校就学的适龄少年儿童,必须调查其就学情况并填写详细登记表,做到数据全面客观真实。暑期大家访做到了全覆盖。
三是精准摸排学籍系统下发的各类疑似失学辍学台账。组织各中小学以户籍信息为基本依据,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在校情况排查,重点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据核查,准确掌握每一名建档立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台账,实行“一生一案”,动态监测管理,做到人数精确,情况精准,核查无遗漏。
四是对重度残疾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估。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联合残联等部门对重度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进行核实,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估,202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14人中,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2人,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12人。
三、取得的成效
义务教育残疾学生就读全覆盖。建立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残疾儿童入学的需要。2024年度秋季学期,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共有45人,其中在本县各校随班就读27人,送教上门14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3人,申请延缓入学1人。由于各项措施到位,我县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取得实效,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将学籍、户籍、原建档立卡户信息比对,我县没有一例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今后,我们将户籍在我县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就学情况每学年都进行一次核查,摸清底数,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上学一个不失。
石台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12月9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