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主题:河湖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5年6月10日
发布地点:石台县水利局二楼会议室
发布单位:石台县水利局
发布人:石台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 洪峰
石台县政策法规股股长 丁俍
主持人: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前来参加石台县河湖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石台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洪峰,县水利局政策法规股负责人丁俍。首先,请丁俍简单介绍一下石台县河湖基本情况。
丁俍: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根据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石台县河湖基本情况:石台县地处安徽省南部,作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其东西跨度达70.7公里,南北宽46公里,县域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县内水系发达,河网交错,秋浦河、清溪河、黄湓河三大河流贯穿全境,构成了县域水生态的主要脉络。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畴的河湖及小微水体共计175条(处),其中较大河流68条,水库50座,它们在区域防洪、灌溉、生态调节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小微水体57处,虽然规模较小,但在乡村水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对维持局部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意义重大。
主持人:下面进入媒体采访环节,接下来的时间欢迎媒体记者提问。
问1:能否简要概述一下石台县河湖管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答:近年来,石台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围绕县域河湖管理工作,相继出台《石台县河流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全面建立护河员制度》《小微水体建立完善河湖长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了“县级统筹、乡镇主体、村组落实、护河员执行、社会力量协同”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全县共设立70名乡镇级河长、77名村级河长以及78名护河员,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河湖管护网络。同时,县政府借助PPP项目模式,将全县河湖保洁工作外包给专业第三方机构,由县财政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确保河湖日常保洁工作的常态化、专业化开展。
问2:石台县河湖管理工作存在哪些难点问题?
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难点问题。一是公众意识困境。受“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格局影响,石台县多数群众依水而居,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尚未实现彻底转变。部分与河道关系紧密的群众对河流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将自己视作河道管理的“旁观者”。二是人员保障难题。基层河湖长制工作面临人员短缺的困境,多数乡镇和村级仅安排1名工作人员负责相关事务,且这些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工作压力大,积极主动性不足。同时,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在河湖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增加了河湖管理工作的难度。三是资金保障缺口。河湖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涵盖工程整治、农村沟河塘坝日常管护等多个方面。目前,工程整治项目能够获得相应的项目经费支撑,但河流日常管护所需资金,如“四乱”清理等,存在需求面广、资金量大且来源渠道不稳定的问题。
问3:下一步有哪些工作安排?
答:一是以点带面,筑牢安全河湖防线。紧密结合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以乡镇、风景区等人口密集和生态敏感区域为着力点,加快完善防洪体系建设。加大对水域监控设施的投入,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实现对河湖水域的实时动态监控。强化水域岸线管控,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岸线开发利用行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河流安全监管体系。二是生态修复,打造健康河湖生态。以“千万工程”建设为契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全面推进农村小微水体管护工作。通过持续开展“清四乱”行动,确保河道畅通、水体清澈,深入挖掘乡村溪流、沟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打造各具特色、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村幸福河流,实现“一村一溪一水景”的美好愿景,让乡村河湖成为村民的幸福源泉。三是以水润民,释放效益河湖价值。充分挖掘县域水域资源和空间的多维价值,将幸福河建设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大力推进“水利+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石台县丰富的水资源和原生态自然风光,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河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让河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四是文水融合,塑造文化河湖品牌。在河湖管理保护过程中,注重传承和弘扬特色水文化,通过建设水文化展示馆、打造水文化主题公园等方式,讲好河流故事,传播水文化,全面提升石台县河湖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