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处罚决定书
石市监处罚〔2025〕214号
当事人:石台*****土特产经营部                                        
主体资格证照名称:营业执照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2341722MA2*******                               
经营场所:石台县矶滩乡沟汀村
法定代表人:钱**                               
身份证件号码:342830*****106****                                  
       2025年7月17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研究院对贵池区嘉祺农产品销售中心经营的野生葛粉(该产品的委托生产商为当事人)开展监督抽检。2025年8月5日,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研究院出具了编号为GZJ25340000341835897D的《检验报告》,检测结论为不合格。2025年8月7日,我局向当事人送达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通知书以及《检验报告》,并开展现场检查,现场未查见抽检不合格批次产品及产品包装物。当事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三项的规定,我局于2025年8月7日立案调查。
       立案后,我局办案人员依法对当事人进行调查询问,收集、调取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并对当事人上交的10盒葛粉、3个包装盒依法予以扣押。
        经查,当事人于2017年7月7日与青阳县涧泉葛粉加工有限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委托其生产加工葛粉,2024年12月份口头终止协议,并退回包装盒30个,包装盒正面标注:野生葛粉,侧面标注:委托方:石台徽味雾中香土特产经营部,被委托生产商:青阳县涧泉葛粉加工有限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12334172305156,净含量:900克。
       当事人于2025年5月,在青阳县农贸市场农户摊贩处共购进了50斤(25000g)散装葛粉、购进价20元/斤,在其经营场所自行分装葛粉27盒,每盒900g,存放在池州市贵池区雾中香茶庄进行销售,后以50元/盒价格销售给散客9盒,以44元/盒价格销往贵池区嘉祺家农产品销售中心8盒,剩余未销售葛粉10盒,未使用包装盒3个,调查询问期间已被我局依法予以扣押。2025年8月7日,当事人对外发布召回公告,但未召回到相关产品。
       涉案产品经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研究院检验,霉菌和酵母(CFU/g)项目实测值:4800,标准指标:≤1000,不符合GB 316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要求,检测结论:不合格。
       经查明,当事人在其经营部从事葛粉包装,仅有1人进行生产加工,仅分装了27盒,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简单,符合《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九十五条关于食品小作坊的定义,当事人为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者。
      至案发时,当事人未办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当事人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为1302元,违法所得为802元。
      上述事实,主要有以下证据证明:
      1、当事人营业执照、经营者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证明当事人身份和主体资格;
      2、《现场笔录》一份,证明送达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通知书和《检验报告》,及现场检查情况;
      3、《询问笔录》一份,证明了当事人未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以及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事实及货值金额、违法所得;
      4、《检验报告》、《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通知书》各一份,证明涉案产品不符合GB 316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要求,检测结论为不合格的事实;
      5、《召回通知》一份,证明当事人积极召回不合格产品的事实;
      6、异议申请书一份、情况说明两份,证明当事人自行分装葛粉的事实;
      7、产品实物照片两张,证明当事人未如实标注食品小作坊的名称、生产地址、联系方式、登记证编号的事实。
      以上证据均由当事人及相关证明人签字,并经查证属实。
      本局于2025年10月11日向当事人送达了石市监罚告[2025]214号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利。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陈述、申辩意见。
       当事人未办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生产加工葛粉的行为,违反《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第十条“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和第三十六条“实行食品小作坊登记制度和小餐饮、食品摊贩备案制度。登记和备案不得收取费用。”的规定,属于未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违法行为。
       当事人生产加工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葛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三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规定,属于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行为。
       当事人生产经营的食品包装上未如实标明小作坊的名称、生产地址、联系方式、登记证编号的行为,违反《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四十三条 “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的包装或者容器上应当如实标注食品的名称、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食品小作坊的名称、生产地址、联系方式、登记证编号”的规定,属于未如实标注食品小作坊的名称、生产地址、联系方式、登记证编号的违法行为。
       当事人未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生产加工的违法行为,因当事人为个体工商户,违法行为地在山区、农村偏远地区;符合《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第【215】条“ 第八十五条‘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裁量基准的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行政处罚,处一千元以上三千七百元以下罚款:2、违法行为人为自然人或者个体工商户,违法行为地在山区、农村偏远地区的;”规定,建议从轻处罚。
       当事人生产加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行为,因涉案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三千元,符合《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123】“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裁量基准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轻行政处罚,处五万元以下罚款:1.涉案食品货值金额三千元以下的;”规定,可以减轻行政处罚。
       当事人未如实标注食品小作坊名称、生产地址、联系方式、登记证编号的违法行为,因《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对食品小作坊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未设定处罚罚则,建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条“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该违法行为。
      对当事人未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生产加工的违法行为,依据《安徽省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五条“食品小作坊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登记证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的规定,现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决定作如下减轻行政处罚:1、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802元;2、罚款人民币2000元。
      对当事人生产加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款:“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如下行政处罚:罚款人民币5000元。
      综上,我局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决定作出如下合并处罚:
      1、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802元;
      2、罚款人民币7000元,上缴国库。  
     上述合计罚没款人民币7802元整,上缴国库。  
石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