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典型+媒体聚焦!石台检察办案效率翻倍,监督提质更惠民
发布时间:2025-11-19 00:04
来源:安徽人民检察院、安徽经济报 字号:[默认 大 超大]
9月18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发布《公益诉讼检察专刊·机动车维修拆解领域》,此次入选案例共四件,其中石台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督促整治机动车拆解危险废物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
与此同时,安徽法治报聚焦我县《数字赋能“检察蓝” 监督提质更惠民》。

全文如下:
数字赋能“检察蓝” 监督提质更惠民
本报记者 尤忠祥 通讯员 杜琳红
“过去办案靠‘人工筛查+经验判断’,隐蔽性、系统性问题难发现。如今大数据模型就是‘天眼’,从海量数据里精准揪出线索,办案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幅提升!”10月27日,石台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汪明取的一番话,道出了数字检察带来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石台县检察院紧扣“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工作模式,以数字赋能打破监督瓶颈,推动法律监督从“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根源治理”跨越,让司法公正更高效、为民服务更暖心。
专班联动破壁垒 数字引擎启新程
数字检察的落地,始于思想“破冰”,成于机制创新。石台县检察院创新组建“检察官主导+青年干警支撑”的数字检察工作专班,8名深耕一线的资深检察官领衔,14名精通数据技术的青年骨干跟进,形成“老将掌方向、青年攻技术”的“传帮带”组合。这种搭配精准打通了数据到案件的转化路径:资深检察官凭借丰富办案经验提炼监督要点,青年干警运用技术专长处理数据、搭建模型,实现业务需求与技术应用的无缝衔接。同时,该院建立“模型构建——线索发现——案件办理”闭环运行机制,数字检察办公室负责提炼规则、优化模型,案管部门筛查线索、审查受理,业务部门调查核实、跟进监督,各环节高效联动。截至9月底,全院年度预定目标已完成90%,数字检察对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达45%,近半数监督线索来自大数据模型。
育用并举强本领 人才方阵添动能
数字检察,人才是核心。石台县检察院坚持“育用并举”,既向内挖潜提升干警能力,也向外借力破解技术难题,打造出一支“懂业务、通技术”的复合型办案队伍。
“从对大数据建模一知半解,到能独立搭建简易监督模型,短短几个月收获满满!”在“石检讲堂”上,青年干警丁锟的分享道出了许多同事的成长。今年以来,该院已组织6期数字检察专题培训,邀请业内专家、技术能手围绕大数据建模、监督模型应用等核心内容授课,覆盖干警超180人次。
与此同时,该院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加入池州市检察院“AI池检・智享汇”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协作,特邀5名科大讯飞AI专家现场指导,攻克多个AI应用场景难题。实战是最好的练兵场,该院干警自主研发的“违法调解侵害医保基金监督模型”成功入选最高检模型库,“涉交通事故认定书超期制作及检验鉴定超期送达法律监督模型”获评全省高质量模型。
数据融通筑根基 模型应用显精准
数据是数字检察的“源头活水”。石台县检察院持续打破数据壁垒,内外联动构建数据共享体系,为模型应用筑牢基础。内部层面,以案件管理部门为枢纽,打通“四大检察”数据壁垒,促进线索互移、证据共享,充分挖掘内部数据价值。目前,内部数据已流转15批次,涉及数据2134条,让沉睡的数据变成监督的“活线索”。外部层面,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公安、法院、行政执法等部门建立稳定的数据共享渠道,累计获取各类外部数据3.8万条,为模型运行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数据融合催生精准监督。该院已成功应用省检察院推广模型42个,获取并推送线索300余条,成案60件。此前办理的督促整治县域内机动车维修企业规范处置危险废物案,正是通过整合内外数据深入分析后推动解决,最终被省检察院内刊作为典型案例刊发,彰显了数据赋能的精准效能。
监督为民见实效 治理升级惠民生
数字检察的最终价值,体现在监督质效的提升和民生福祉的改善上。石台县检察院以应用为导向,让数字技术既成为法律监督的“增效器”,也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在系统治理方面,该院自主研发的“违法调解侵害医保基金监督模型”成效显著,不仅成功挽回国有财产损失11万元,更推动主管部门建立协作联审机制,从源头堵塞制度漏洞,避免基金损失43万元,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在司法为民方面,“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监督模型”精准发力,通过分析比对近三年欠薪平台与法律援助数据,线下核实后主动介入,已为农民工成功追索欠薪近15万元。
“我们将持续深化数字检察探索实践,推动数字技术与法律监督深度融合,以更高水平的数字赋能,为石台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石台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汪小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