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石台县民政局 > 回应关切 > 互动回应
索引号: 00828916-1/201905-00005 组配分类: 互动回应
发布机构: 石台县民政局 主题分类:
名称: 人事教育处(社会工作处)副主任科员王娇佼上线安徽省民政厅安徽农村广播阳光热线《民政之音》栏目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9-04-30
废止日期:
人事教育处(社会工作处)副主任科员王娇佼上线安徽省民政厅安徽农村广播阳光热线《民政之音》栏目
发布时间:2019-04-30 00:00 来源:安徽省民政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人事教育处(社会工作处)副主任科员王娇佼上线安徽省民政厅安徽农村广播阳光热线《民政之音》栏目
本期主题:专业社会工作
 
主持人:欢迎大家进入今天的民政之音,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民政政策,了解民政工作。今天和大家一起关注的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有关情况,如果您想了解这方面的政策问题,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参与到我们节目中提出你想要咨询的问题,电话请拨:0551-63458008,短信请编辑PF+内容发送至10621616。今天节目中邀请的嘉宾是省民政厅人事教育处(社会工作处)副主任科员王娇佼。
王娇佼: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恰逢2019年“国际社工日”暨安徽省“江淮社工周”主题宣传活动之际,很高兴能参加“阳光热线”活动。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心和关注,也希望听众朋友对我们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王科长,据我所知,专业社会工作不属于传统的民政业务,而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赋予民政部门的新职责,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下这项工作的由来。
王娇佼:好的。正如你所说,社会工作是西方的“舶来品”,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在社会服务和管理领域,由专业组织和个人通过专业理念、方法和技能,向社会提供的专业服务,就内涵而言,也可称为“专业的社会服务”。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担负着实施社会服务、传递社会政策、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起步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第一次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李克强总理连续四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意味着社会工作大发展、大有可为的时代已经来临。
主持人:那么这些年我省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是一个什么状况,您能具体介绍下吗?
王娇佼:好的。我省社会工作发展实际起步于2008年,至今也已经走过了10余个年头。这十年是专业社会工作快速发展、方兴未艾的十年。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社会工作得到快速推进,提速发展,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和任务,从政策体制的不断完善到专业人才和组织平台的培育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十年来,社会工作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一是顶层设计初步完成。2012年,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19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十二五”、“十三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相继出台。省人才办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二是专项政策不断完善。围绕社会工专业人才登记管理、教育培训、岗位开发等环节和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政府购买服务、救助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出台了专项政策,发布了失独老人、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地方性行业标准。三是地方政策积极跟进。16个省辖市均制定出台社会工作发展《意见》和《规划》。合肥、安庆出台推动社会服务“1+4”政策,铜陵、黄山等地先后围绕“三社联动”、“两工互动”等多个社会工作发展重点环节制定政策制度,芜湖市率先在事业单位社工岗位设置、薪酬待遇上破题。
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按照“专业教育培养一批、职业培训提升一批、评价考试转化一批”的思路,稳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宣传普及和能力提升,坚持做好职业培训,先后组织开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人才培训,加大教育基地和实训基地“双基地”建设;认真实施职业评价,截至2018年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共有10779人,全省范围内初步建成一支4.5万人规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平台不断拓展。坚持专业岗位和社工机构双开发、双驱动,深入推进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1”工程,在城乡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等5类基层单位中,加大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力度,目前全省社会工作岗位总量达17792个。同时,通过政策引领、基地孵化、资金支持、项目带动等方式,大力培育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行业组织和社工服务机构数量。截至目前,全省社工机构已由2012年的8家增长至315家,各级社会工作行业协会24家。
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不断深化。率先在民政领域建立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与技巧,探索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和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工作者的“两工互动”机制,推动了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灾害援助、社区建设、“三留守”人员关爱、老年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开展,逐步带动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等社会治理领域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已经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发达地区拓展到贫困地区,从少数人从事、少数人了解、少数人享有逐步发展到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新兴服务业态。
主持人:根据王科长刚才的介绍,我们对安徽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您刚刚提到我省正在举行2019年“江淮社工周”主题宣传活动,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下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吗?
王娇佼:好的。自2007年以来,国际社会工作联合会将每年的3月第3个星期二确定为“国际社工日”。今年3月19日是第13个国际社工日,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省民政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于3月18日-24日开展“追梦新征程 社工在行动”主题宣传周活动,主要开展四项活动,一是举行“江淮社工周”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丁向群亲自出席指导,省文明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省妇联等省直相关部门领导,驻肥高校社工专业师生及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代表等参加启动仪式。现场通过宣传展览、播放宣传片、推广社会工作标志、发布社会工作地方标准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舒缓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提升社会工作知晓度认同度。二是举办安徽省首届社会工作行业专场招聘会。联合省人社厅和省人才服务中心,组织动员全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民政事业单位等60余家用人单位,面向省内高校和社会人员举行专场招聘会,搭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生源和社会工作市场需求的供需平台,有效助推社会工作职业化、本土化发展。三是举办“江淮社工论坛”。邀请社会工作专家学者、优秀社工代表、社工机构代表,围绕“新时代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发展思路”、“推进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发展”、“社会工作服务宣传和项目运作”四个主题,分享经验成果、增进实务交流、研讨发展困境、提出意见建议;四是开展全省“社会工作知识大讲堂”巡讲活动。组建社会工作专家团队,围绕“新时代社会工作在民政领域中的作用发展”主题,以全省16个地市民政部门党员干部为受众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切实提升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发展认知度和认可度。
主持人:根据您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今年我们的社会工作宣传工作有了很显著的成效。那么在开展宣传的过程中最经常遇到什么问题呢,能否请您就此再跟听众朋友分享一下。
王娇佼:好的。其实我们在进行社会工作宣传的过程中呢,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工作者跟志愿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很多群众都接受过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务,但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社会服务的群体;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属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是一项职业活动,社会工作者是专门从事社会服务人员,是需要支付工资报酬的。志愿者是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参与社会服务,无偿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没有任何工资报酬;二是社工需要有从业资格证书,社工协会、民政部等在2008年9月份实施首次社工资格认证考试。而志愿者则不需要受专业资格的限制;三是社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比如说个案社会工作技巧、聆听的技术等等。四是社工要遵循严格的专业伦理和价值,而志愿者也要遵循社会的伦理和价值,但不如社工严格和专业。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两工互动”工作机制,此项机制也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社工能够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志愿者可以弥补社工人员数量的不足,实现双赢,对于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广泛化开展、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厅于2014年联合省文明办、团省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民政部门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工作也是我们社会工作处的重要职能之一。今年,我们在加快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上花了力气、下了功夫,各地志愿服务行业组织和志愿服务机构显著增加,通过整合社工、义工资源,有效实现两工“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动共进”。
主持人:根据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我省近年来在社会工作发展上确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那么,目前,发展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准备从哪些方面继续深入推进呢?
王娇佼:虽然近年来我省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对凸显,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增多,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基本民生的任务较重,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认识问题: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没有将社会工作摆上应有位置,在认识上存在不熟悉、不认同、不重视社会工作的问题,从体制机制上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发展。二是理论问题:如何建构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工作发展体系,是当前亟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是社工理论界说的“本土化”问题。三是实践问题:在政策制度方面,缺乏社会工作立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社会工作相关配套制度尚未确立,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经费问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结构、水平问题,人才的岗位、薪酬、激励问题,都是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人才队伍方面,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布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经济发达地区较多、相对落后地区较少;城市多、农村少;城市社区和事业单位多、基层和社会组织少;从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民政领域的多,从事司法、教育、卫生等其他部门业务领域的少。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在服务岗位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严重不足,许多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不明确,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清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缓慢。在保障措施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待遇没有兑现,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职业流动渠道不明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全省社会工作发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总的来说,就是要“突出一个重点、促进两个融入、推进三项建设、健全四项机制、强化五类服务”。“突出一个重点”,即以政策创制、完善制度为重点,围绕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两个融入”,首先,要坚持将发展社会工作融入创新社会治理大局。其次,要坚持将发展社会工作融入民政事业发展。“推进三项建设”,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四项机制”,即建立健全行政协调推进机制,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社工、志愿者(义工)“两工互动”工作机制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保障机制。“强化五类服务”,即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我省将重点围绕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儿童青少年、贫困群体和特殊人群等五类重点人群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主持人: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王科长。
王娇佼:谢谢主持人和各位听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