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矶滩乡人民政府 > 安全生产 > 行政管理 > 预案管理
索引号: RD906001 /202004-00054 组配分类: 预案管理
发布机构: 矶滩乡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矶滩乡2020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0-04-08
废止日期:
《矶滩乡2020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发布时间:2020-04-08 22:31 来源:矶滩乡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第一章   总 则 

一、 编制目的

为科学有序地防御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矶滩乡防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二、 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2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三、 编制原则

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 适用范围

本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适用于石台县矶滩乡。

第二章  基本情况

一、 自然情况

1.河流分布情况:

矶滩乡河流属青溪河流域,分别是七溪河、子溪河、拥溪河、溪源坑河、瑶村河、毛坦河、青溪河、青山河出石台县后流径黄山区入太平湖,经青弋江再汇入长江。

2.水文气象:

矶滩乡地处大别山江淮分水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变化显著。多年平均气温为14.4℃,多年平均日照数1900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190-23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524 mm,历史最大降雨量为2352 mm,最小降雨量为1000 mm,年际变化率为2.352.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其间雨量占多年平均雨量70%。

3.地形地质

七都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 之称,属典型的山区地貌,山体呈南北走向,四面群山环抱,山峦叠翠。境内多为风化页岩石,岩石易风化,耐久性和强度低,地表岩石风化严重,地表水量少,地下水量深,降水强度大时,易马上形成洪峰,而形成山洪灾害,而久旱无雨时由因土壤植被涵养水量少,而供不应求造成旱灾。

二、 经济和社会情况

1、矶滩乡总面积337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46个村民组,10560户,总人口1.8万人。

2、矶滩乡地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然条件恶劣,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以水力、石材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工业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历史山洪地质灾害及损失情况

山洪灾害表现特征为: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根据资料统计,大范围的山洪灾害是三年二遇,有的年份达2—3次。

总结各类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1)成因:

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人为破坏生态,坡地垦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经济贫困——掠夺性开发——土壤侵蚀”的恶性循环。在暴雨袭击时,大量泥沙随山洪冲入山沟和河道,泥沙淤积又导致河床抬高、水位上升,直接危及居住在溪河两岸的居民房屋和耕种稻田的安全。

②现有的水利设施、蓄洪水能力低。矶滩乡现有的防洪设施没有调洪功能。加之年久失修,许多设施已损坏,难以抵抗超标准洪水的袭击。

③森林覆盖率较低。由于人为因素,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蓄水保土能力低,一经暴雨,山不保土,水冲土跑,也是山洪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地质结构疏松。矶滩乡地质多为风化页岩石,此种岩石耐久性和强度都不高,是易产生地质滑坡的山体,山洪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2)特点:

①山洪发生时来势猛、消落快、危害大。矶滩乡属典型的山地特征,山高坡陡,溪河坡降大,山洪汇流快、来势猛,造成沿河两岸百姓房屋、口粮田土瞬间即逝。

②山洪诱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山区洪涝灾害发生时造成伤亡的最主要的原因。地质灾害伴随山洪一同泛滥,造成人员伤亡,房屋、输电、通讯、交通、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严重破坏。

③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极易导致山洪爆发,形成山洪地质灾害。

④来势迅速,成灾快。山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速转化径流,流速大,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损,伴有滑坡、崩塌等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田地冲毁、人畜伤亡等,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四、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防灾非工程措施

①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增强防灾意识。引导群众把房屋建在远离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威胁区。受到威胁的住户尽快搬离山体滑坡区。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

②制定预案,落实责任。层层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各级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措施。

③高度警惕,及时预警,迅速传递。按照山洪灾害防御方案,使群众熟知水文、气象基本知识,特别要熟悉他们自己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特点,了解紧急转移路线和方案,落实乡、村二级责任制,建立监测点,密切掌握山洪、水库、滑坡等动态,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存在问题:

①小型水库、山塘、山洪地质隐患点通讯设施落后。

②预测预警设施不全。

3.防灾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灾工程措施现状。

1、金竹坑水库:集雨面积2.67km2,总库容17.70万m3,最大坝高19.70m,汛限水位199.79m,最大泄洪量118.4m3/S。

2、龙井水库:集雨面积21.1km2,总库容59万m3,最大坝高20.3m,汛限水位m,最大泄洪量327.4m3/S。

3、白水坑水库水库:集雨面积0.5km2,总库容10.3万m3,最大坝高9m,汛限水位221.0m,最大泄洪量22.8m3/S。

4、岳坑水库水库:集雨面积3.20km2,总库容18.6万m3,最大坝高15.74m,汛限水位93.92m,最大泄洪量99.70m3/S。

5、六百丈水库:集雨面积18.1km2,总库容683.86万m3,最大坝高62.20m,汛限水位m,最大泄洪量338.0m3/S。

6、考圲河水库:集雨面积17.5km2,总库容120.0万m3,最大坝高23.0m,汛限水位203.50m,最大泄洪量454.70m3/S。

7、冷水圲水库:集雨面积0.5km2,总库容15.4m3,最大坝高

16.20万m3,汛限水位-1.2m,最大泄洪量16.97m3/S。

    8、沿河低洼、大小山塘、地质灾害点2处(银堤村、新棚村)

第三章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一、 划分原则

根据我乡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结合各村(居)实际,特将我乡15个村委会划分为安全区及危险区。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二、 “两区”的基本情况

我乡山洪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影响最大的是滑坡和泥石流。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绘制山洪灾害简易风险示意图,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

危险区:

1、启田村境内有七溪河、梓溪河、岱千河、这3条河沟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6个村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2、芳村上游有冷水千水库一座、子溪河、里山千河、但村委会所在地村庄,沿河而居,而且低洼,这些地方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3、六都村上游有青阳喇叭河发电站一座,拥溪河贯穿全村,横跨拥溪河大桥4座,全村居民居住沿河两岸。这些地方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4、高路亭村上游有考千河小一型水库一座、溪源坑河、两河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5、银堤村位于考千河水库、溪源坑河的下游。是拥溪河、子溪河等5条河的交汇处,沿河居民居住低洼。地质灾害一处,大小山塘23口。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6、三甲村境内有金竹坑小二型小库一座,大小山塘25口。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村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7、七都村上游有六百丈小一型水库一座、龙井小二型水库一座。查上河、考坑河,桥梁5座。这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村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8、黄河村境内有查上河、毛坦河、清溪河。小溪组居住沿河而且低洼。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9、毛坦村境内有毛坦河贯穿全村,居民居住沿河两岸。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10、河口村境内有岳坑河、舒泉河。岳坑、白水坑小二型水库两座。桥梁5道。河口组居民居住沿河低洼。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11、新棚村境内沟河较多、主河青溪河,地质灾害点一处。居住山高坡陡。一旦发生暴雨极有可能产生洪水和泥石流,直接威胁我村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上区域是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即危险区。

安全区:毕家村、七井村、伍村、八棚村。

第四章  组织指挥体系

一、 组织指挥机构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避免人员伤亡,成立矶滩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

指挥长:孙文敏

副指挥长:刘家伟、许智、刘兴华

成员:派出所、供电站、粮站、农技站等主要负责人,民政、国土、水利及15个村村主任。

二、 职责分工:

指挥长:负责全乡防山洪灾害指挥调度工作,传达上级命令及汇报灾情。乡政府防汛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16个应急抢险队。

刘家伟副书记:负责检查各村转移路线和转移安置工作。

刘兴华委员:组织各村民兵营对山洪、泥石流、低洼威胁区域巡查和人员转移工作。

许智纪委书记:负责全乡社会稳定、统计险情、灾情及转移人员的生活和医疗保障工作。

各村书记、主任:负责本村区域内日常巡查及险情、灾情报告工作,并负责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1、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我乡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的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第五章  监测预警

一、 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山洪预警指标

小时

1小时以内

3小时以内

6小时以内

准备转移

45mm

≥80mm

≥100mm

立即转移

55mm

95mm

≥120mm

  

二、 实时监测。

结合我乡当前实际,监测主要以测降雨量的方式及各村责任人直接到山塘水库观看情况的方式。采用手机、座机、预警广播、警报器、口哨及鸣锣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

三、 预警

1、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

2、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3、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

4、预警方式:结合我乡实际,预警信号电话或短信;报警信号为铜锣。

第六章  转移安置

一、 转移安置

1、摸好底子,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2、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残病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内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绘制人员转移安置图。

4、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5、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6、制定当交通、通讯中断时,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

二、 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乡、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第七章  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发生灾情,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 汛前检查

汛前,乡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二、 宣传教育及演练

1、对本预案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2、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3、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三、 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需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般包括: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