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教督〔2019〕4号),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2019〕13号)要求,为全面提升我县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现制定我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是集生态功能区、军事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革命老区、库区移民区、高山深山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面积1413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84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1.3万。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所,其中中学5所(石台县第二中学、崇实中学、占大中学、丁香中学、小河中学),小学12所(实验小学、珂田中心学校、仙寓中心学校、六都中心学校、七都中心学校、横渡中心学校、七里中心学校、贡溪中心学校、矶滩中心学校、丁香中心学校、莘田中心学校、小河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七井中心学校、大演中心学校),教学点78所。全县义务阶段在校生7087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169人,小学在校学生4918,义务教育寄宿生2259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面积157403平方米。所有学校均接入200M互联网。
(二)现状分析
由于我县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加上二孩政策的实施,城区入学适龄儿童高峰已经到来。造成城区学校教学辅助用房、运动场面积、教学仪器设备不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严重不足;农村学校校舍过剩,班级人数偏少、学校学生数逐年下降。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在前一阶段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建设取得良好进展的基础上,经过二年努力,到2020年底,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运动场,教学仪器装备等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生活需要;消除城区大班额现象,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力争控制在0%,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以下。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满足,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按时足额拨付,不得截留挪用。教育信息化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和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
(二)重点任务
1.重点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启动七里中心学校迁址重建工作完成实验小学周边拆迁工作,择期启动实验小学扩容改造,化解城区小学学位不足现象。
2.加强两类学校建设。优化教育布局,充分考虑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依据学龄人口变化、学生流动、办学条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事求是地做好校园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乡镇初中和中心学校、寄宿制学校,努力办好必要的村小、教学点。
3.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基础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重点,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校信息化支持环境及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各个领域有效、创新应用的水平,实现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人与技术的和谐,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教育生态。
三、规划资金和年度安排
(一)规划资金
规划资金总体需求为4210万元,其中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1984万元,中央长效机制资金506万元,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资金1600元,县级配套120万元。
(二)具体安排
1.新建小河中心学校、七都中心学校、横渡中心学校教师周转宿舍4270平方米,122套,共需资金1200万元。
2.完成七里中心学校教学楼建设工作,共需资金1112万元。
3.完成占大中心学校、石台二中教学楼,小河中学运动场建设,共需资金1376万元。
4.完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基础版建设工作。共需资金522万元。
四、预期效益
到2020年,生均教室、食堂、宿舍及体育场地达到安徽省义务教育基本建设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装备达标,完成所有教学点智慧课堂的建设以及10所智慧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县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为我县优质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石台县“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全面改薄”的统筹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协作,项目学校成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改薄”项目在学校的具体实施。
(二)制度保障
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工作制度,进一步细化本县的规章制度。要细化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真正把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抓实抓好。要落实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强项目管理,及时公开项目实施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新建工程项目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使用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依托该系统加强对每所学校建设内容和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
(三)经费保障
加大“薄改与能力提升”经费投入,按中央、省要求,落实县级配套资金,按计划全额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重点保障学校基本运行需要和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资金支持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扩充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内容,将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小学必要的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饮水设施、厕所、澡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纳入支持范围;初中改造工程重点支持农村初中必要的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饮水设施、澡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