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长期以来,农户们在使用农药时,习惯将用过的农药、肥料和薄膜等农业生产包装袋和瓶随手丢弃,这些废弃物化学结构稳定,难以降解,污染环境,同时,包装废弃物中残留的农药也成为土壤、水系的污染源。为降低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令 2020年第6号)、《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 市场监管总局令2020年第4号)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指导意见》(农办农﹝2020﹞3号)等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该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推进我县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等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减少农业安全生产隐患。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投入品逐年增长,农业生产投入品废弃物伴随增长,并逐步上升为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面。妥善回收处置散布于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投入品废弃物,还农业生产干净、清洁、可持续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鉴于国家将农药包装废弃物纳入危险废物名录管理,需要建立单独渠道进行处置,费用高且体系不配套,此项工作一直未能有效推动。今年3月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了豁免。县农业农村局在前期反复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2022年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实施方案(讨论稿)》,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22年6月底前,系统内广泛征求意见;7月份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8月13日—9月13日政务公开网向公众征求意见),形成提请会议研究的《实施方案(送审稿)》。
四、工作目标
将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等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体系建立、运行管理、资金扶持、考核奖惩、宣传引导,构建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闭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有序回收和有效处理。
五、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市、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等相关规定,以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构建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体系为主要任务,将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等包装废弃物划分为生活垃圾并处、资源利用回处两个大类,聚焦回收体系“户收集、点回收、县(镇)集中转运”关键节点,按照闭环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奖补方式,进行分类处置。制定全县农药经营网点考核制度,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加强回收运行管理。通过加强农膜和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示范推广力度,进一步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量,减少因此产生的废弃物。同时,从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宣传引导、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六、创新举措
一是首次将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等废弃物统一规范收集,并集中处理。
二是《实施方案》提出的农业生产废弃物,主要指农药、肥料等废弃物和零散的废旧农膜。农村因种植食用菌产生的大量农膜,按照《石台县2022年财政资金扶持到户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奖补办法》(石农工组[2022]7号),引导农户或主体就地拆解,实现基料还田,产生的废旧农膜通过资源化循环利用渠道自行处置,或由所在村指定地点堆放,协调城乡环卫一体化承办单位集中处置。
七、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项资金,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督导检查。
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统筹各相关部门工作力量,形成部门协作、多方参与、良性互动、推进有力的工作局面。
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形式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农业生产包装废弃物回收政策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倡导肥料、农膜、农药减量使用,强化舆论氛围。
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肥料、农膜、农药经营和使用台账记录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农业生产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落实情况,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约谈指导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查处。
八、政策咨询服务信息
解读单位:石台县农业农村局
解读人:李东红
咨询电话:0566-602150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