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转化“引客来石”文旅宣传推介系列活动成果,发挥校地互动的活动机制,6月底以来,团县委共承接11支高校团队,120余名高校师生走进石台,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与发展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文旅资源“沉浸式”体验
高校师生们通过暑期实践、社团交流等方式,实地体验仙寓山、牯牛降等优质文旅资源点,近距离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富硒产品等内容,深入领略了石台文旅资源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暑期实践队深入石台大演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为主题开展沉浸式调研学习。大学生们不仅向传承人系统学习目连戏等古老艺术精髓,更化身“非遗推广大使”,以青春的视角为非遗保护与创新注入新思路,助力石台文化根脉在年轻一代心中生长。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合肥大学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徽风童语•暖意池州”调研团分别深入仙寓镇、大演乡,实地感受硒泉等产品的独特魅力。同时聚焦“硒”元素的科学利用与价值提升,师生们结合在种植基地与硒泉企业的一线观察,为以“硒”元素为根基的产业提出更多可能性。合肥经济学院“‘硒’引青春 非遗石台”实践队通过座谈交流探索硒泉校园销售路径,并实地走访相关企业、考察硒产品生产与电商运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富硒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青年作用“渐进式”发挥
部分团队在活动交流中,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领域,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暖心义诊、爱心暑托班、科普课堂等实践活动。
针对石台当地部分职工家庭暑期孩子“看护难”问题,铜陵学院“铜伴童行 共筑新程队”实践队、反诈卫士实践队、池州学院春雨课堂实践队、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合肥经济学院“‘硒’引青春 非遗石台”实践队在各乡镇的组织和协调下,在社区、创业园区开设爱心暑托班。课程设计寓教于乐,涵盖课业辅导、趣味科普、创意手工与安全教育,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增长知识、结交伙伴,有效缓解了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暖桑榆”志愿服务队、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繁星社会实践团医学专业师生分别在仁里镇、七都镇设立义诊点,携带便携式基础医学设备,为群众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基础病筛查、用药指导和健康知识普及,在满足基层民众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我、播撒爱心的广阔舞台。
暖心服务“嵌入式”供给
为进一步提升各类团队的体验感,确保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团县委高度重视,全程跟进,与乡镇团委、县直部分团组织联动进行协调服务,同时,主动与各高校团委及实践团队负责人建立联络机制,深入了解各团队的活动主题、专业特长、人员规模、时间安排及具体服务需求,结合该县资源特点精心设计了红色资源类、文旅非遗类、富硒市场类等多条大学生路线方案。
此外,严格按照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要求,为部分团队申请开放县内机关食堂,欢迎高校师生们尝本地风味,感受石台热情。大学生们纷纷表示亲切感顿生,距离感没了,让大家打从心里觉得“来了就是自家人”。
回顾这些活动,是从“云端”的推介、光影的吸引,到如今脚踏实地的服务,搭建的平台成功地将高校的关注与热情,引向了服务石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团县委将继续推进“引客来石-实践落地-深化联结”模式,努力推动校地发展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