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池州 石台县 > 石台县人民政府 > 资讯中心 > 基层信息

石台这个小山村用乡村文化品牌种出“大希望”!

信息来源:石台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0 20:10
【字号:默认 超大

金秋九月,丁香镇库山村的千亩稻田翻滚着金色浪涛,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石台县主场活动在这里圆满落幕。

自2016年首届春耕活动启幕至今,该村深植乡土的农耕文化活动已走过十个春秋,从最初简单的民俗展演,蜕变为辐射周边、享誉一方的乡村文化品牌。十载深耕细作,不仅让沉寂的农耕文化焕发新生,也让库山村挣脱贫困枷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踏出坚实步伐,书写了“小山村种出大希望”的动人篇章。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挣不到多少钱,年轻人都往城里跑,地里的草长得比稻子还高。”说起过去的库山,村民曹四海满是感慨。2016年首届春耕活动举办时,他还是个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普通农户,如今他成了村里150亩水稻田的管理者,既能通过土地流转拿分红,又能在丰收活动期间参与现场服务,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库山村流传着一句老谚语:“库山一窝圆,内有千亩田,上半年种稻米,下半年收银元。”过去,这句谚语更像一种“愿景”,彼时的库山村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穷山村,村民们“靠天吃饭”。

2016年,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依托村里得天独厚的千亩稻田资源举办农耕活动,让外界看到库山的价值,也为村民找出一条增收路。
  首届春耕活动规模不大,几个简易展台、几场民俗表演,吸引周边不少人前来观看。曹四海至今记得,那时候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家里的土特产拿到现场售卖,卖出了不错的价钱。“第一次觉得,咱这山里的东西也很受欢迎。”

2018年,首届农民丰收节在这里举办,随着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几年库山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响。

每到丰收季,游客纷至沓来,体验农耕、参观展馆;摄影爱好者扛着相机穿梭田间,定格丰收美景;客商慕名而来,洽谈农产品采购合作。

名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库山村将闲置荒地整合流转,由村集体统一种植水稻,构建起“播种—管理—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曾经的“荒田闲地”如今成了村民的“增收宝地”,有人在集体稻田务工赚取工资,有人在丰收节期间提供服务增加收入,还有人开起农家乐,把游客的“驻足停留”变成“真金白银”。曹四海算起自己的“增收账”,脸上满是笑意:“现在不光有土地分红,管稻田、做服务都能挣钱,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在今年丰收节的稻田收割体验区,70岁的王植友握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镰刀,动作娴熟地割下稻穗。这把陪伴他半生的镰刀,如今虽已退出农业生产舞台,却成了丰收节上的“明星展品”。“以前割稻全靠它,天不亮下田,天黑才回家,一天也割不了几亩稻。”王植友一边演示传统割稻技艺,一边向围观的游客讲解,“现在不一样了,插秧机、收割机上阵,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效率提高几十倍,镰刀早就‘退休’啦!”

对王植友而言,丰收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传承农耕文化的“ 流动课堂”。“现在的孩子没干过农活,不知道稻子怎么长、农民多辛苦。”从第一届农民丰收节开始,他就主动参与传统农事技艺展示。起初在众人面前表演时,他紧张得手都发抖,可看到游客们围着他问东问西,听到孩子们好奇的问题,他渐渐找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能让年轻人了解老祖宗的农耕智慧,再累也值!”如今,王植友的镰刀成了库山村的“传家宝”,每届丰收节都要“登场亮相”。

为了让农耕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库山村依托农民丰收节,建起了农耕文化展览馆。馆内收集了犁耙、蓑衣、风车等各类传统农具200余件,每一件农具背后都藏着一段农耕故事,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丰收节不只是热闹的盛会,更是留住乡愁、传承文化的载体。”库山村党支部书记吴斌表示,10年来,该村始终将文化传承融入丰收节,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板栗是自家种的,野生猕猴桃是上山采的,甜得很!”在今年丰收节的农产品售卖区,72岁的王培顺忙得热火朝天。看着摊位前络绎不绝的顾客,他想起了几年前的场景:“以前没固定摊位,只能在路边蹲着卖,风吹日晒不说,还没多少人问。”如今,村里统一规划了售卖区域,搭建起整齐的展台,王培顺的农产品销路更好了,他说:“现在我也像个‘老板’,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丰收节不仅让农户的“土货”有了销路,更让库山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库山村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颗粒饱满、口感清甜的优质大米。过去,这些大米“藏在深山无人知”,只能在本地小范围售卖。自从丰收节搭建起展示平台后,村里联合专业合作社,对大米进行统一加工、包装、销售。在丰收节现场,工作人员蒸煮新米供游客品尝,不少客商当场签下订单。如今,库山大米不仅走进了城市超市,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从2016年到2025年,十载丰收盛会,早已超越了“庆祝丰收”的最初意义,成为推动库山村发展的“金钥匙”。如今,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让小山村的田野不仅有丰收的喜悦,更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