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战略目标,坚持“内抓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外抓飞地建园培植财源”,积极推进“三化”、建设“三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据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5:41.3:3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46元,比上年增加1561元。
全县招商引资在建项目75个,2010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累计引进到位资金折合人民币81940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省外资金36020万元,市外资金4592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薄弱。
二、 农 业
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379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0561万元,增长9.1%;林业产值10123万元,下降2.8%;牧业产值6344亿元,增长3.0%;渔业产值181万元,增长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0万元,增长9.9%。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表1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位 |
2010年 |
比上年增减±% |
粮食 |
万吨 |
1.96 |
0.1 |
油料 |
吨 |
3539 |
-23.0 |
油菜籽 |
吨 |
3346 |
-23.2 |
茶叶 |
吨 |
2494 |
21.6 |
水果 |
吨 |
1664 |
97.6 |
2010年全县荒山荒地造林面积766公顷,比上年增长52.9%,其中:人工造林366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400公顷;本年有林地造林面积1600公顷;零星(四旁)植树40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9058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300公顷次,成林抚育面积7280公顷;林木种子采集11吨,林木育苗72公顷,其中新增育苗面积17公顷,当年苗木产量289.3株。当年退耕还林面积533公顷,比上年增长98.9%。
畜牧渔业生产情况相对稳定。水产品产量185吨,比上年增长12.1%。主要畜产品和畜牧存出栏情况如下:
表2 主要畜产品和畜牧存出栏情况
指 标 |
单 位 |
2010年 |
比上年增减±% |
肉类总产量 |
吨 |
3079 |
2.19 |
猪牛肉 |
吨 |
2686 |
3.23 |
肉猪出栏数 |
头 |
36500 |
-3.69 |
生猪存栏数 |
头 |
36100 |
-2.13 |
大牲畜存栏数 |
头 |
650 |
-4.83 |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55万千瓦,比去年增长2.1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44吨,增长3.0%。农村用电量994万度,比上年增长14.1%。有效灌溉面积32735亩,比上年下降0.1%。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44527万元,比上年增长21.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936万元,比上年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4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062万元。全县工业用电量294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271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表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
2010年 |
比上年增减±% |
中成药 |
257吨 |
2.80 |
精制茶 |
3330吨 |
22.72 |
刨花板 |
54244立方米 |
161.1 |
水泥 |
94147吨 |
5.31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196.5%,比上年减少3.8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519万元,增长24.5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如下:
表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 标 |
2010年 |
比上年增减 |
工业品销售率 |
93.2% |
-0.1百分点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107304元/人 |
-6.19%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6.16% |
0.27百分点 |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
2.87次 |
快0.27次 |
总资产贡献率 |
19.26% |
-0.20百分点 |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44.27% |
-21.32百分点 |
资产负债率 |
53.57% |
-2.09百分点 |
2010年全县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6个;签订合同额12512万元,建筑企业总产值12760万元,同比增长5.1%,竣工产值880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1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施工面积占总面积95.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6万平方米。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613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城镇投资63661万元,增长33.8%;农村投资63166万元,增长20.9%;房地产投资14786万元,增长211.8%。
2010年我县列入“583”工程重点项目共59个,总投资103.7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个,总投资22.91亿元;新开工项目14个,总投资18.4亿元;前期工作项目8个,总投资31.9亿元;储备项目17个,总投资30.54亿元。2010年34个有投资任务的“583”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7.66亿元,比2009年增长52%。其中12个有投资任务的省“861”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比2009年增长56%。
五、 交通和邮电
2010年,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香源公路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全长10.05公里,总投资2000万元,2010年完成投资93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28个项目,全长54.8公里,总投资1644万元。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87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县拥有固定电话28605户,比上年净增464户,增长1.7%;移动电话50854部,比上年净增16058部,增长46.2%,其中移动公司用户34504户,比上年净增10651部,增长44.7%,电信公司用户12048户,比上年净增5267部,增长77.7%。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6.8%。国际互联网用户8806户,比上年增加3912户,增长79.9%。
六、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市场购销两旺。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0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县本级零售额34172万元,增长14.1%;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2831万元,增长15.8%。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5358万元、增长15.2%;零售业零售43254万元、增长13.9%;住宿业零售1248万元、增长13.1%;餐饮业为7143万元、增长20.3%。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全县全年外贸自营出口总额527万美元,增长21.1%。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130391万元,同比增长17.5%。接待境内外游客2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2%。
七、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12079万元,同比增长20.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951万元,增长21.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002万元,增长29.4%,地方非税收入2949万元,增长7.28%。上划中央财政收入3128万元,增长16.9%。财政的保障能力增强。2010年财政支出55867万元,增长19.0%。
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904万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7257万元,同比增长17.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75168万元,同比增长32.6%,其中:短期贷款42804万元,同增长18.4%,中长期贷款31164万元,同比增长52.8%。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2010年保费收入4124万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870万元,寿险保费收入3254万元。全年保险赔款支出1721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654万元,寿险赔款支出1067万元。保险赔付率41.7%。保险事业的稳步发展,为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八、 科教、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末全县科协团体会员(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38个,乡镇科普协会8个,会员79人,农技协会28个,会员1545人。举办科普讲座12次,讲座受众人数2350人次,举办科普展览2次,展览受众人数9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份,开展科技咨询10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次,培训人数640人次。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覆盖率100%。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中小学、职业中学62所,在校学生15095人,其中:普通中学8所,在校学生6140人,比上年减少461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641人,比上年减少36人;城乡小学30所、,在校学生5762人,比上年减少184人;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15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5人。义务教育稳步发展,小学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0.3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08%。教育环境设施逐步改善,小学人均校舍建筑面积12.4平方米,普通中学人均校舍面积10.5平方米,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2.7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09%、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8个;公用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量39070册;档案馆1个,档案全宗42个。2010年,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75%;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各1座,通电视村(含居委会)97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3.58%。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稳步发展,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在质量上不断得到改善。2010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个,全县卫生系统共有病床218张,卫生技术人员272人。全县参加合作医疗人数95412人,参合率98.9%,参合对象累计住院4907人次,住院率为5.14%;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102人,救助贫困肺结核病人19名;补助住院分娩孕产妇895人,婚前医学检查710对,婚检率98.83%,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完成18340人次。全县产妇住院分娩率99.48%,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8.7%,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54.0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60.20%,新生儿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8.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3‰,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发生。2010年重点建设的57个村卫生室竣工验收,建筑总面积达4600平方米,人民群众医疗条件和健康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及各项体育运动广泛开展。2010年度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5次,参加人数900人;晨、晚练站点4个,站点每天相对稳定的活动人数100人。为全县19所中小学新建了标准篮球场,为全县21所中小学配备了非标准乒乓球台。
九、 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2010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4‰,比上年上升0.8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10.57‰,比上年上升3.9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7‰。2010年全县城乡居民总户数35150户,总人口108732人,其中男性56273人,女性52459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7.27:100,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1360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2010年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325元,比上年增长10.22%;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725元,比上年增长0.7%。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81元,比上年增长1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65%,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0.6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11705元,比上年增长18.3%。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社会福利院(敬老院)15个,拥有床位895个,在院人员639人。优抚、补助对象总人数458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5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55人;农村集中五保供养人数560人,农村分散五保供养人数827人;城市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数62人次,城市民政部门资助参保医疗人数1002人,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数449人次,农村民政部门资助参保医疗人数1689人。
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功能明显增强。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787人,参加失业保险131户4503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35户9505人,工伤保险参保企业130户5100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90户5013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1298人,领取农村养老人数为580人。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253名,参保率为85%。全县共有2964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失地农民保障范围,享受养老保险752人。全县职工登记失业率4.3%。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是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在岗职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