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飞地强县”三大战略,建设“景区、城区、园区”三大平台,不断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8903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968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9653万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2412万元,增长9.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9.4:42.9:37.7调整为19.6:42.1:38.3。人均生产总值达17430元,比上年增加1632元。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189034 |
8.7 |
第一产业 |
36968 |
3.5 |
第二产业 |
79653 |
10 |
工 业 |
66712 |
9.9 |
建筑业 |
12941 |
10.2 |
第三产业 |
72413 |
9.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911 |
8.4 |
批发和零售业 |
11387 |
10.6 |
住宿和餐饮业 |
3052 |
7.3 |
金融业 |
6601 |
11.8 |
房地产业 |
10739 |
15.0 |
营业性服务业 |
3092 |
5.3 |
非营业性服务业 |
26631 |
8.1 |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全年粮食产量16768吨,比上年减少173吨,下降1.0%;油料产量5304吨,增长8.9%;棉花产量686吨,下降2.3%;茶叶产量3093吨,增长10.1%;蔬菜产量28170 吨,增长9.33%。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32840头,比上年下降0.2%;全年生猪出栏36136头,增长0.3%;肉类总产量3399吨,增长2.7%;禽蛋产量723吨,增长1.7%;水产品产量213吨,同比增长6.0%。
201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农用拖拉机3501台,增长1.6%;排灌动力机械1898台,增长0.5 %;联合收割机107台,增长4.9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534吨,增长0.6%;农村用电量1280万千瓦小时,下降1.6%;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3155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粮食 |
吨 |
16768 |
-1.0 |
棉花 |
吨 |
686 |
-2.3 |
油料 |
吨 |
5304 |
8.9 |
其中:油菜籽 |
吨 |
5146 |
9.4 |
蔬菜 |
吨 |
28170 |
9.3 |
水果 |
吨 |
995 |
5.7 |
茶叶 |
吨 |
3093 |
10.1 |
三、工业 、交通、建筑业
2013年,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817万元,同比增长5.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27543万元,增长7.5%;轻工业增加值10274万元,增长3.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106万元,增长7.6%;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5713万元,增长6.3%;其他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998万元,同比增长12.8%。
全县13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保持增长。其中产值超亿元行业3个,与去年持平,共实现产值100224万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2.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2647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交货值18709万元,增长56.9%。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精制茶 |
吨 |
2291 |
6.0 |
皮革鞋靴 |
万双 |
121 |
15.2 |
人造板 |
立方米 |
86876 |
9.8 |
中成药 |
吨 |
253 |
-39.6 |
水泥 |
万吨 |
16.8 |
-8.4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2151万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税17197万元,同比增长7.0%。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0.57%,比上年增加4.03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下: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2013年 |
2012年 |
工业经济效益指数 |
% |
240.57 |
236.54 |
总资产贡献率 |
% |
21.71 |
23.67 |
资本保值增值率 |
% |
155.38 |
106.63 |
资产负债率 |
% |
47.39 |
61.14 |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
次 |
2.78 |
2.84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 |
9.14 |
9.34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元/人 |
152490 |
148258 |
产品销售率 |
% |
95.23 |
95.25 |
2013年,全县公路里程842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3929辆,同比增长11.5%。年末公交车路数12路,年末实有公共汽车劳动车辆43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9164万元。全年完成县乡公路升级改造
5户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17286万元,同比增长2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8576平方米,同比下降10.6%;房屋竣工面积1003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171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城镇投资50133万元,增长10.1%;农村投资38973万元,增长48.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均为工业投资)34048万元,增长13.3%;第三产业投资71344万元,增长30.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095万元,增长15.1%。商品房销售面积
至12月底,全县64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1%。其中:本年累计完成投资3.5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3%;35个新开工项目开工30个,累计完成投资3.8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3%。
五、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271万元,比上年增长12.4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8128万元,增长11.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143万元,增长13.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7266万元,增长10.9%,零售业零售额62117万元,增长12.3%;住宿业零售额1824万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10064万元,增长13.7%。
全年实现出口总额38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8%。
2013年全县招商引资在建项目46个,累计到位资金折合人民币150740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新引进项目18个,到位资金48250万元;续建项目28个,到位资金102490 万元。引进市外资金84410 万元、省外资金66330 万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9.23万人次,同比增长29.34%,实现旅游总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六、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1906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177万元,增长9.8%;中央财政收入4886万元,增长10.6%。全年共完成各种税收收入15031万元,增长11.9%。全年财政总支出87013万元,增长13.9%。
年末全县县域范围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7982万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1094元,增长19.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144915万元,增长19.2%。
七、教育和科技技术
2013年末,全县共有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1712人;普通中学10所,在校学生5075人,其中:高中1所,在校学生2143人,初中6所,在校学生2932人;小学30所,在校学生4935人;幼儿园25所,在园儿童1957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3人。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01%、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51%、小学入学率为100%。
2013年,全县发明专利申请量5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件。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3年末,全县共有专业剧团1个,综合文化站8个,图书馆1个,文化艺术中心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1%。
2013年末,全县医院、卫生院及其它卫生机构14家,实有床位33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0人。全年实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96912人,参合率达99.9%。
全民健身设施和组织不断健全。2013年,全县1个国家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和1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全部如期完成;“雪炭工程”体育场馆建设竣工;在县城成立了4个社区全民健身苑或全民健身俱乐部;举办了石台县第三届“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县14个晨晚练点都配备了音响器材和旗帜;还为部分乡镇的健身广场、敬老院配备了健身器材。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108451人,其中男性人口为56126人,女性人口为52325人。全年出生人口849人,出生率为7.82‰;死亡人口798人,死亡率为7.35‰;全年自然增长率为0.47‰,比2012年下降了0.82个千分点。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19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447元,增长24.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5%,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5.3%,衣着支出增长4.6%,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2%,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全年新增就业7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0%。2013年,有6257名职工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减少8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000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9505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997人。全年有776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4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824人。农村集中五保供养人数780人,分散供养607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是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2013年我县列入省、市推进计划的64个重点项目中包括了部分500万元以下项目。
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在岗职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