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潜
陈克潜(1926—),陈范有长子,石台县人,生于天津。有机化学家、教育家。
民国三十三年(1944)天津耀华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在交大受蓬勃学生运动的影响,接受进步思想,1949年毕业后放弃赴美国留学机会,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调至苏州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办为苏州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79年招收有机合成研究生。曾任有机化学教研室组长,有机合成研究室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1982年任苏州大学副校长,1983—1989年任苏州大学校长。
陈克潜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曾主编“有机化学”(上下册)教材(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又参加编写全国师范学院统编教材“有机化学”(五校合编)上下册(高教出版社1979年出版),供全国师范学院使用,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编著《有机硫化学》,还参加编写《有机化学教学参考文集》等。先后被国家教委聘为有机化学教材编审委员、高校化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并成为《化学教育》杂志编委。
在任苏州大学校长期间,把原江苏师范学院改办成为具有文、理、工、师、财、法六方面的综合性大学,奠定了苏州大学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科学研究方面,其中60年代与妻子陆忠娥教授对意大利学者E.Cerrai的萃取色层理论提出纠正,并用实验加以证实,该组论文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70年代共同研制高效低毒新型农药――苏脲1号,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先后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教委、省、市科技进步奖。有3项有机合成产品投入生产,其中包括重要化工原料醋酐,至今仍按该法生产,另一产品富马酸出口国外。
1960年、1980年两次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从事高教科技工作四十年荣誉证书。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1999年收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篇化学卷3)。1995年离休。
1987年后,在江苏、安徽六所高校推广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奖助学金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